知名的澎湖跨海大橋
○蛇頭山~小百岳1-099
蛇頭山,位於澎湖馬公風櫃尾北端的小半島之上,是4座位於離島的台灣小百岳之一,也是台灣小百岳中海拔標高最低的一座。因其山頭酷似蛇頭伸入澎湖內灣海域而得名,與對岸馬公的金龜頭隔海對望,構成馬公港的咽喉般遙遙相互守護著馬公港。
據說就是這兩座扼守馬公港重要航道的龜神與蛇神,殷殷守護著「媽宮」(馬公)港來往船隻、漁民及旅人的安全,無形中使其地位變得更為重要。站在蛇頭山上,你將可以眺望馬公港,或北望澎湖灣、跨海大橋;西賞海天落霞、四角嶼;南觀桶盤、虎井等島嶼,而且,都具有不同風貌的秀麗景緻。
記得大約是民國80年左右,那時我服務於交通部民航局人事部門,有一次以赴航空站「查勤」的名義,由松山機場搭機出差來到馬公機場,航空站同仁熱情的以機車載我頂著炎炎烈日,走馬看花的跑了大半個馬公等市區,依稀還記得跑到跨海大橋及通梁大榕樹。時光匆匆,轉瞬間過了20多年,如今再踏上澎湖,內心裡著實有很多的感觸。
此番再來澎湖小遊,其實為的是台灣小百岳,自從8月初完成小百岳97及98座的三腳南山及西阿里關山後,僅剩的兩座就是雲台山及排名老么的蛇頭山,又是遠在迢迢路途的離島馬祖及澎湖,非驅車可到達,一定得搭乘船隻或是飛機才能達成任務。可8、9月間,颱風一再來襲,甚至專挑假日光臨,使得早先預定的行程一再耽擱、延誤,真是計畫趕不上變化啊。
2013年10月9日(星期三)中午請假驅車循中山高一路南下,於下午3點之前抵達嘉義布袋港,經洽詢客輪服務台,得悉原本經營往返台灣與澎湖間的客輪,除了高雄的「台華輪」外,佔里程較近地利之便的布袋港,就有今一之星、百麗、凱旋三號及滿天星等4家,但面對時序進入10月起即逐漸增強的東北季風,使得其中僅剩滿天星一家行駛,而且,必須配合風浪等海像情況,並非每天都能開航。近日則是因國慶連假,因應旅客需求,才於節日前後有部分船班。
在得悉10號國慶日上午10點才有船班,且已經客滿,應於是日上午8時起排隊候補,才有可能搭乘;爰於傍晚時分,沿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北行返回雲林東勢老家看看,也一舉解決了夜晚住宿的惱人問題。
隔天(10月10日,星期四)清晨即從老家來到布袋港,那時約是上午8點20左右,排在候補第4位,但不知能否後補得上,心裡仍是忐忑難安。雖然,距離通關上船還有一個多小時,候船室卻已是人潮洶湧,男女老少、大大小小,似乎都懷著渡假的心情而來;而自己因船票還沒著落,心底不踏實,自然不好受。
在櫃台附近枯等了一個多小時,大約9點半許,大多的旅客都已完成通關了,經服務人員確認後,總算可以候補到船位,而且只候補到我後方一位,真是菩薩庇佑的幸運啊!船在上午10點準時開航了,原本號稱是航行時間80分鐘,卻因風浪大的緣故,足足花了1小時45分鐘,也就是說前後航行105分鐘才抵達目的地澎湖馬公港。
下船後,發現風雖強了一些,天氣卻超好,甚至還有些炎熱,在港口附近逛了逛,算是認識一下周遭的新環境,還信步走到已列入縣定古蹟的順承門溜噠一下,最後在港口附近的租車站租了一部摩托車,以方便這兩天的行動。
後來,依租車站服務同仁的介紹及提點,騎車循204縣道轉201縣道往風櫃而行,強風與大太陽隨身侍候著,約在201縣道9K許處,看到右側出現往「風櫃社區」及「蛇頭山」的指標,依其指示右轉續行,不久,右側即是袖珍的風櫃漁港,看到緊鄰漁港而建的風櫃魚具廠特殊建築。
接著循往「蛇頭山」的箭頭向左緩坡而上,兩側出現一兩人高的銀合歡夾道相迎,不久視線逐漸開闊,並陸續看到林投樹及仙人掌等,與前述的銀合歡,都是旱地裡生命力極強韌的代表性植物。車子還未抵停車場,就看到上頭題著「蛇頭山」三個大字的巨石,那是國家風景區管理單位所立的標識。
該巨石亦即是台灣小百岳認證必拍的標識,也就是說,車行到此,不論你是開車或是騎摩托車而來,停妥了車輛就算是登頂「蛇頭山」了。這天抵達時約是下午一點半左右;蛇頭山,標高僅有20公尺,沒有三角基點,也不是澎湖的最高山峰;如果不是遠在離島,登頂應是何其輕而易舉啊!
不過,如前所述,依蛇頭山的地理位置,自有其重要性與指標性,而且這裡還有法軍(1885年)陣亡將士紀念碑,以及日本(1908年)松島鑑沉船紀念碑,係以船型的模型建築,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從這裡,可以遠眺對岸另一頭馬公港高大白色的遊客服務中心大樓,身旁還滿佈著林投樹、仙人掌及天人菊等耐乾旱及強風植物。
信步走向蛇頭山頂上,左側有似是以往海防駐軍崗哨遺址,入口處兩旁水泥柱猶可看到「頂天立地」及「繼往開來」的清楚字跡。步道的盡頭,據悉是明天啟2年(1622年)荷蘭人駐軍的處所,當時曾在山上建有台灣第一座西式城堡,城堡四角各築有稜堡,共計設有近30門巨砲,2年後荷軍撤退,城堡的玄武石牆被拆運到台南做為興建安平古堡的建材。如今現場只有縣政府所設碑石上以中英等不同文體的事件記述,其餘已無跡可尋矣。
約下午近2點半下山,先到山腳下的風櫃北漁港轉了轉,在海巡署風櫃安檢所,看到有弟兄創作的七美雙心石滬;由於東北季風的緣故,明日預定的七美之行已不得不取消,而此時看到的雙心石滬雖是山寨版,也粗糙了些,卻也唯妙唯肖,挺有意思。
第二天(10月11日,星期五),一早漫步遊馬公老街、漁人碼頭,尤其「菊島之星」巨大船型建築的澎湖魚產品展售大樓及餐廳,看來搶眼又具特色。接著造訪著名的觀音寺濱海園區,還走上巨大的虹橋,只是風又強又大了些,遊客寥寥無幾。
其實,西瀛虹橋附近的觀音寺濱海園區,即是一般所皆知的「外婆的澎湖灣」,一旁還有與知名的民歌手潘安邦昔時居住處一樣的,外婆與小男孩的塑像。走著走著,不禁讓人憶起年初甫因病過世的民歌手,以及那由葉佳修填詞譜曲而由他主唱,膾炙人口紅透半天邊的「外婆的澎湖灣」:
晚風輕拂澎湖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