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漁翁島燈塔



○漁翁島燈塔

○漁翁島燈塔~02

燈塔芳名
(又稱)


漁翁島燈塔
(西嶼燈塔)

走訪日期

2015919日(六)
所在位置
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西南端杙仔尾
起建時間

塔高
11公尺。
建造完成
(啟用)
1778年〈清乾隆43年〉
射程
25.1海浬。
(每5秒閃白光1次;明3秒暗2秒)。
塔身構造
本燈塔為圓形鐵塔、外觀漆白,頂層外有環繞陽台。
順遊景點
1.通梁古榕、跨海大橋。
2.二崁古厝、西台古堡。
3.天后宮、媽宮老街、觀音亭、外婆的澎湖灣。
4.七美、望安。
特色(或勝景)
1.係有記載可考之台灣最古老燈塔。
2.燈塔下轄查母嶼燈塔 、浮塭燈杆、海墘岩燈杆等3座燈塔()
3.1985417日經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列管。
4.係澎湖最早建造的現代化燈塔;也是台灣第一座西洋式燈塔。
5.燈塔庭院內立有3石碑,及十字架:
(1)清乾隆43年〈1778年〉「興建西嶼塔燈碑記」石碑。
(2)清乾隆44年〈1779年〉「修建西嶼塔燈落成碑記」石碑。
(3)清道光8年〈1828年〉由各方捐銀,立「西嶼塔燈碑記」石碑。
(4)清光緒16年〈1890年〉在西側外牆立有洋人十字架碑,上有「娜莉·歐德利斯科爾」「Nelly O'Driscoll」(1882-1890)之名。據推測為1881年至1895年守塔員英籍哈拉利夫婦女兒之墓,1890年哈拉利夫婦育有一女瑪莉八歲病逝。瑪莉名可能是Nelly(娜莉)中譯之誤,而哈拉利可能為英籍守塔員之名(全名推測為「哈拉利·歐德利斯科爾」)。當時另有對守塔員為俄羅斯籍比斯蒙斯基夫婦。
走訪過
程概述

2015918日(五)咱家自嘉義布袋搭船來到澎湖,其實主要的任務,即是:走訪台灣小百岳~蛇頭山。

依據預定安排行程,目標完成的第二天(919日,六)才搭船返回嘉義,因此隔天利用搭船前的時間,一早即騎車四處逛了逛,走訪了諸多知名景點,諸如:通梁古榕、跨海大橋、二崁古厝、西台古堡、天后宮、媽宮老街、觀音亭、外婆的澎湖灣,其中還包括著名的「漁翁島燈塔」。

漁翁島燈塔,又稱為西嶼燈塔,是澎湖最早建造的現代化燈塔,也是台灣第一座西洋式燈塔,於1985417日經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二級古蹟。

附記
























※據資料顯示(取自網路)

()燈塔所在位置原為西嶼古塔之舊址,依「西嶼塔燈碑記」所載西嶼塔燈始於清乾隆43年〈1778年〉,係由台灣知府蔣元樞與澎湖通判謝維祺捐資,與船戶及廈門郊行共同捐募,就在西嶼外垵高地杙仔尾小廟原塔址重建浮屠形制七級石塔,每夜燃燈,光照海上,為燈塔之始。

(二)清道光3年〈1823年〉燈塔再經澎湖通判蔣鏞與水師提督陳元戎發起籌款重修。道光8年〈1828年〉重修廟宇,並在該七層八角形花崗石塔內裝置樓梯,上裝3尺高之三段玻璃製燈籠,利用聚光透射原理強化光線射程。並派人看守。

(三)清同治13-14年〈1873-1874年〉英國人韓得善(David M. Handerson)與福州關稅務司重新勘查基址,之後將舊塔廟拆除重建洋樓。另在舊址左側方重建鐵板式新塔。
清光緒元年〈1875年〉由海關哈爾定總工程師另建新式燈塔,塔身為圓形鐵造。另配備3座鑄鐵霧炮(大中兩座為英國制前膛砲,小座為德國制後膛山砲)。並建有宿舍,派人駐守。清光緒5年〈1885年〉建氣象觀測所,所收資料按月匯送上海徐家匯氣象台

(四)明治28年〈1895年〉依例將氣象資料送香港天文台。至明治29年〈1896年〉始將氣象資料改送台北台灣總督府台北測候所。大正4年〈1915年〉塔身漆白色用電石閃光燈。昭和13年〈1938年〉改用煤油白熱燈。

(五)民國55年〈1966年〉改裝4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增強至800,000支燭光,光程距離為25.1浬。民國70年〈1981年〉增設電霧號霧笛2座。連絡室置有無線電對講機

19921月起,開放民眾免費參觀。
紀錄時間
2017120日,新竹竹北。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