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水來青舍

2013/7/28水來青舍門樓翻拍


水來青舍


就像尋訪一位久未聯繫的老友,沒有事先賜電,也許安的是一個讓他喜出望外的驚喜之心。


「去過水來青舍嗎?」


好些時候未見面,甚至是電話聯絡感情了,我那既是服務學校老同事,又是攀登大小山好友的阿波先生,據悉有那麼一天,閒來無事,上網逛呀逛的,來到咱家久違了的部落格,看到又是高山又是小山、又是圖片又是文字的,洋洋灑灑、圖文並茂,像是頗有可觀,於是如許地大哉問道。


豈知見聞短淺的咱家我,竟然一時為之語塞,吱吱唔唔,說不清楚是哪一家「精舍」?是以他就計畫著改天帶我去見識一番,地點就在新竹的隔壁芳鄰桃園,每到夏日一來,就有陣陣荷香飄送的觀音小鄉;只是時間始終敲不定,顯然彼此之間或是俗事纏身,或是事業越做越可觀的嫌疑頗大啊!


四月中旬的一天,原本敲定週末一同走訪水來青舍的,最後卻因天候關係而作罷;可我那友人錦波先生竟於一週後,因意外溘然逝去,留下一樁未了的戚戚約定。


據說水來青舍有一方門樓,取材自大陸山西省境前清咸豐年間大戶人家的宅門,如果你來,循著湖畔蜿蜒的石徑,迎接你的即是那古意盎然的門樓,彷彿老朋友般地以著厚實的雙手,歡迎你的大駕光臨。只是多年之後,那古意的門樓,竟因白蟻的啃蝕,基於安全考量,而拆卸了。


如果,有一天,你問道:

「去過水來青舍嗎?」


也許,咱家我會如許回應:去過,只是門樓已經隱退,就像昔時的好友,都沒來得及話別,就遠遠去到那十萬億國土之遙的極樂淨土修身養性去也!


2013812日,於新竹竹北)



三好運動



2013/6/27於南華大學校園

 



○三好運動





今年6月杪,利用南下嘉義出席教育部「102年私立大專校院人事主管會報」的機會,對南華大學校園,有了第一遭的巡禮及接觸。



在偌大的校園漫步,看到高聳的綠樹一身撐起半天綠蔭,引來很多鳥族的駐足,於是在邁入漫漫假期,學子朗朗書吟漸漸稀疏的時候,遂有陣陣的蟲鳴、鳥啼,沿路迎迓著你的到訪;不覺之間,倒有些忘了天候的悶熱。



看到小徑旁的大樹底下,張懸著國際佛光會所推動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修身口意三好運動」的標語,既苦口婆心又不厭其煩地掛滿了校園,一時之間倒有些回到小學校園的感覺。


星雲大師的「三好運動」,其實講的是「修身口意」的基本功夫,早已在各級校園推行有年,也是學子口耳相傳的話題,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



做好事(Do good things)。



說好話(Speak good words)。



存好心(Think good thoughs)。



很簡單的三句話,說來似是簡易,做起來可卻很不容易。尤其,言語之間,有事沒事總習慣穿插幾句台灣話,以彰顯自己是道地台灣人的咱家,總喜歡如是說:「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意以:有了好心地,自然能講出好話,進而做出好事來;卻是與大師所談有些許順序上的差異;惟本質上似仍是萬變不離其宗罷!



2013812日,於新竹竹北)



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帆船石





2013/6/6攝於恆春墾丁


 





○帆船石





 





那石,總是日日夜夜、年復一年的面向著廣闊的海洋,看著潮起潮落、潮來潮往,看著浪花的激情飛舞,以及復歸於寂靜。





 





據說,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石是從附近的台地滾落海岸的珊瑚礁岩。





 





遠遠地望去,那石似是一艘已然啟碇的帆船,民眾習慣稱其為~帆船石。





 





走近一點看,那石酷似前美國總統尼克森側臉的模樣,是以民眾亦稱之為~尼克森頭。





 





也許有一天,當你走過墾丁充滿南國風味的海岸,帆船石,也會成為你記憶中的一方美麗景緻罷。





 





201387日,新竹竹北)





國境之南



2013/6/6攝於墾丁鵝鑾鼻





○國境之南




因著拜訪蘭嶼小百岳紅頭山的因緣,來到墾丁鵝鑾鼻,當然要走訪一下寂寞的國境之南~台灣最南點。



也許並非假日的因素,沒有其他遊客,讓原本就寂寞孤獨的國境之南,在無形之間,更加地寂寞、孤獨了。



台灣本島最南點,位於鵝鑾鼻的東南側,正當經度1205059.7秒,北緯215358.6秒之處。


就在島嶼邊陲緊靠著無邊無際的海洋一隅,主管單位設立了簡單的意象標誌,解說牌也是輕描淡寫、三言兩語就解決了,就像寂寞的國境之南一般的寂寥啊。





201387日,新竹竹北)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東藤枝山~小百岳1-096

大門深鎖的森林遊樂區





○東藤枝山小百岳1-096



東藤枝山位於大高雄市桃源區,正當知名的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之內,藤枝亦是南部地區久負盛名的遊樂區,是遊客心目中的南台小溪頭。東藤枝山在邦腹北溪東側,更為荖濃溪林道稜脈的最高峰,與石山林道諸山稜為鄰,登山沿途最大的享受,也許就是在於「林寒」與「霧氣」的森林浴況味,讓人回味再三了。


記得20082月的農曆大年初一至初六,走完了南一段最後的一顆百岳~卑南主山,從石山林道下來,出了出雲山管制站,即是接藤枝林道重返文明世界;當時也得悉久聞其名的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就在此地,心裡已有他日找機會來走訪遊玩的構想。


同年的82223日,因參加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及國立高雄餐旅學院所合辦的「國立大學人事業務知識管理平台」及「運用行銷策略提昇服務品質與行政績效」工作圈會議,終於有機會到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一遊,甚至還住宿一晚,留下很深刻的記憶與印象。第二天一早,偕同與會的幾個國立大學人事主管先進,漫步在園區的步道上,充分享受森林浴的美妙殊勝境遇,後來也一路走到瞭望台的最高處,並留影紀念。可是八八水災受到重創後,藤枝林道在抵達遊樂區之前受損嚴重,以致休園至今未能開放迎接民眾遊園。


629日(星期六)一連走訪了尾寮山及鳴海山後,在傍晚時分的雲霧瀰漫下來到藤枝林道,發現18K起至園區一帶,只有高底盤的四輪傳動可通行,派出所張貼的告示並指明「禁止進入」,於是退回4公里外的寶山里(巷),當晚並就近宿於藤枝二集團部落的「一家人本舖」民宿,以方便第二天走訪遊樂區內的東藤枝山。


隔天630日(星期日),一早約5點半即驅車來到18K處,停車並整裝完妥,10分鐘後步行出發。走在臨時整修出來的便道,發現原本偌大寬敞的林道路基整個塌陷成巨大的山谷,令人看得怵目驚心,大自然的力量多麼的巨大、多麼的不可思議啊!斜坡的水泥護欄,變形、傾倒、扭曲得不堪入目,有多戶民家住宅,歪斜、龜裂、倒塌,早已人去樓空,雜草蔓生試圖吞沒一切般可怖。


正處於休園狀態的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大門深鎖,顯現出一臉的無奈與慵懶,其實據觀察,遊樂區內設施及路徑大致完好,受損情況不是挺嚴重,主要是前述林道毀損相當利害,充滿危險性,車輛、遊客進不來,根本談不上開園或提供服務的事。倒是遊樂區對面數家商家建築,已然傾頹、垮下、變形嚴重,已無法營業,其中有一家名為「森濤」的餐廳,上次來時還與同伴一起用過餐,如今卻變成屋倒、雜草蔓藤滋長,似有隨時準備將期吞沒的企圖。


由於遊樂區休園,不敢明目張膽的說要進去走東藤枝山,且在還沒有找到網路上前輩山友所自創出來的非法入園路徑,即在停止營業的藤枝山莊上方不遠處,依稀看到園區柏油路就在下方不遠,爰找到一處鐵絲網空隙翻身而過,不過怎麼也找不到清楚路徑,所以只好穿梭在陡峭的雜樹林木間,慢慢下到柏油路。



順利進到園區的柏油路,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心底踏實多了,即循著步道往瞭望台前進,對於這些上一次來遊園走過的枕木步道,至今仍然印象深刻,於是不急不徐、慢慢而行。



就如同剛剛所提到的,遊樂區內的步道、階梯及設施都安然無恙,因係停止開放,管理單位還以著黑色塑膠布,把步道沿途的景點說明及植物介紹看板遮蓋起來,以避免日曬雨淋而損壞。


自摸進園區接上柏油路後,不久依指示標示往瞭望台的步道前行,熟悉的蟲鳴鳥叫,以及森林浴氛圍,感覺真是一大享受;尤以樹稍不時傳來熟悉的冠羽畫眉「吐米酒-吐米酒」的鳴唱聲,更是心情舒暢、愉悅。


如此大約走了一個小時,在7點半左右抵達瞭望台,此即是園區最高的所在,也是東藤枝山三角基點處。此山標高1804公尺,有一枚編號7205號的三等三角點。一旁還有中央氣象局的雨量計,以及一大一小的雙層觀景瞭望涼亭,較小的是木頭材質,較大的則很富有原住民文化特色,尤其四枝大支柱,運用原住民的石片堆疊而成,是其主要的搶眼特點。


在瞭望台上,原本被塑膠布包裹著的觀景看板八成被好奇的山友掀起,也許是上面標示著附近知名的高聳山頭,尤其是多年前縱走南一段時走訪過的卑南主山,山頭看得清清楚楚,看著遠山,我的心裡不禁輕輕地說道:

卑南主山,久違了,我思念的朋友啊!


拍完了登頂照,欣賞了美麗的山景,原本構想著把附近的步道走一走,好好享受一番無遊客狀態的森林浴,又顧慮到如遇到園區管理人員恐造成困擾,於是漫步原路回程,並看到若有若無的淡黃路條,慶幸找到網路上前輩山友的私秘路徑,順利出了遊樂園區,途中還碰到一位山友,聊了起來,他說:「你那麼早就切進去了,比雨林(網路上的前輩)還厲害!」不過,既是不合規定偷偷鑽進去的,那就好漢不言勇啦。



201379日,於新竹竹北)


鳴海山~小百岳1-095






○鳴海山小百岳1-095



鳴海山位於大高雄市茂林區,如果從扇平南望,你將發現它就位於近乎垂直的大片連稜中段的最高點處。鳴海山更是著名的扇平警備道的制高點,目標的處境雖幾乎淹沒在荒草之中,卻依稀仍可看出昔時駐在所及駁坎的遺跡。走訪鳴海山,其實就是沿途漫步在參天巨木及幽靜古道之上,正可以細細領會先民過往的點滴傳說。


629日(星期六)上午10點近半離開尾寮山登山口後,即循著台22線經茂林森林遊樂區,接著取右循132縣道前行,經美雅商店往左側林道直行而來。開著低底車子走過將近89公里,既是雜草又是泥濘處處的崎嶇不平林道。


在林道盡頭看到一個大大的「停」字,接下來小小的路徑,只適合騎單車或是徒步而行,車子已過不去,所以只好把車停下來,背著背包往五公廟方向前進,來到五公廟已近12點,找不到路徑,剛好有位山友剛從我真山下來,正準備取水煮麵在此地午餐,還一直勸我先休息。可我沒有找到鳴海山登山口,心裡定不下來,且剛才在車上已吃了些乾糧,所以還是找登山口要緊。


經向山友請教,他以前曾走過鳴海山的方位,猜想自八成走過頭了,所以即提起背包往回走,回到停車處開車往回走,開了數百公尺發現一處叉路口,下車看個究竟,有一大片砍樹的痕跡,發現左側有一小徑,有路條飄搖著,又有標示上寫著往網子山,方位與適才山友所提一致,此時才確定找到鳴海山的登山口,心裡感覺踏實了不少。


於是趕緊整裝後出發,那時已是中午1250分接近一點了。好在往網子山的路徑相當清楚,且大都是大樹底下緩坡而上,曬不到太陽也不會很吃力,努力了半個小時左右,即在下午一點20分抵網子山,其標高1378公尺,有一枚編號7143號的三等三角點,可惜的是基點處於林木之圍繞之下,沒有視野可言。


於是拍照後續往鳴海山方向前進,從網子山後的山徑,大抵跟剛剛的路況,相去不遠,都是一路緩上的林蔭路,走起來輕快舒服,倒是駁坎處處,原來這就是知名的扇平警備道,其中還有昔時日據時期的駐在所遺跡,亦即舊時六龜警備道的一段,也稱為扇平古道。


據悉至鳴海山的這一段,有石藥師遺址、四日市遺址、桑名遺址、宮遺址、鳴海遺址等,可見其在日據時是很被重視的理蕃重鎮,當然,也可以由此看出,當時的日本人對我原住民同胞的管控與高壓,是多麼的無所不用其極啊!


從網子山過來,約走了一個小時,於下午220分左右,登上左側樹林裡的鳴海山,其標高1411公尺,有一枚編號7139號的三等三角點,四周盡是林木,沒有視野。不過因其是扇平警備道的最高點,具相當程度制高作用。


剛剛快登頂前,遇到有一女二男三位山友正好要下山,據說等一下要去網子山。離開林道準備登頂前,感覺左腳踝怪怪的,拉起褲管一看赫然發現被螞蝗咬上了,隔著襪子吸血不肯鬆口,只好取出腰包內的白花油,輕輕滴上兩滴,牠即鬆掉。


拍照後在山頂附近逗留了約10分鐘,才在2點半時循原路下山,約25分鐘右上抵鳴海下山,或稱下鳴海山,標高1370公尺,立有一枚台灣省政府的圖根補點(編號396),在此地追上剛剛從鳴海山過來的三位山友,有一位讚說我「腳力很好」。


一路緩坡而下,速度很快,由此續行20分鐘,即抵達先前登頂的網子山,並於半小時後回抵登山口停車處,此時約是下午345分左右,稍稍整理好東西,約5分鐘後就驅車離開了。


由於構想明天利用此一難得機會,去走訪位於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東藤枝山,所以出了難走又是泥濘的林道後,循132縣道接回台27線,不多久即又接藤枝林道,往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而來,那時已近傍晚時分,只見沿途都瀰漫著濃濃的雲霧,能見度極差。


車子慢慢前行,當抵林道18K處,低底盤車輛無法續行的地方,讓我目睹到讓人驚訝無比的林道坍塌及路基流失下陷的可怕場景,也許這就是遊樂區遲遲無法開放的主要因素了。


此番走訪鳴海山,在找尋登山口的過程中,碰到了一些波折,也徒然多花費了一些時間;不過,也因此學到了一些教訓,行前的功課確實疏忽不得,否則如此漫長的路程,如果因為沒能順利找到登山口,而須露宿郊野或是無功而回,也就太不值了罷!



201379日,於新竹竹北)


尾寮山~小百岳1-094

尾寮山登山口意象設施




○尾寮山小百岳1-094


尾寮山位於大高雄市茂林區與屏東縣三地門鄉的交界處,屬中央山脈餘脈延伸的範疇。濁口溪與荖濃溪於山麓下會合,附近有著名的茂林國家風景區、扇平風景區,山水景緻相當美麗。此山高低落差達1300公尺,是高屏地區山友攀登高山之前試腳或訓練的首選;尤其過了觀雲台後至登頂之前的路段,一路陡上,時而須借助繩索或樹根,才能順利上攀,乃至終底於成,最為挺著挑戰而來的諸多山友所津津樂道。


2013627日至28日(星期四至五),乃是參加南華大學所承辦的「教育部102年私立大專校院人事主管會報」活動,第2天參觀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亦是活動的壓軸尾聲。下午3點半許,與來自寶島各地私立大專校院人事主管先進揮手互道珍重後,即開車循台22線接台27線而行,於5點時來到與185縣道沿山公路的交接處,也就是尾寮山的登山口。


由於初來乍到,經詢問路口大樹下聊天納涼的先生,得悉上尾寮山單程34小時,來回約需8小時左右,與所獲得的訊息尚屬一致。但既已來到登山口,沒走一走實在說不過去。於是在510分左右開始起登,走了一個小時抵4.5K,就路程而言,大約走了一半左右,眼看天色將轉灰暗,於是開始往回走,約走了45分鐘在655分時回抵登山口。晚間,則找到大津瀑布附近的「天山渡假大飯店」(屏東縣高樹鄉新豐村和興路)棲身,收費尚可接受,打算明天一早即動身走訪尾寮山。


629日(星期六)清晨4點半許離開住宿處,約56分鐘就來到昨日的尾寮山登山口處,整裝後於450分時開始起登。原本構想著早些起登,甚至摸一點點早黑也沒關係,不過此時天色已濛濛亮起,已經用不著頭燈,而且幸運的是一早遇上一位貴人,是來自燕巢的阮大哥,他很早就出門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才來到登山口,年近70的他腳力相當了得,走起來大氣不喘,反觀自己則一路緊追其後,只要停下來拍個照,不消幾秒鐘就落後他一大段。


阮大哥是此地識途老馬,又帶我走了兩三處捷徑,所以走起來速度比昨天傍晚還要快,大約40分鐘左右即抵昨日走了一個小時折返的4.5K處,出發一小時20分鐘,經過一大段陡上石階路後,已來到近5.5K前的觀景亭,那時不過是610分,小休5分鐘後續行。觀景亭的視野極佳,可以遠眺荖濃溪寬廣的溪谷,以及蜿蜒的溪水在溪谷中創造出幾何圖形般的抽象藝術作品。一旁還有關於溪谷「曲流成因」的介紹看板、森林宣言,以及對登山客而言,大家都很熟悉卻未必人人做得到的一句話說:「除了攝影,什麼也不取;除了回憶,什麼也不留。」


較可惜的是,阮大哥在觀景亭之前緩坡而上時的泡茶休息區,因一早空腹就開始走路,造成胃有些不舒服,而決定暫停休息,還一再叮嚀我上攀不久近某K標示牌100公尺前後,右轉直上便是一條捷徑,須留意以免錯過,真是感謝他的好意提醒。


續行後有很長的一段都是陡上的石階路段,有時候必須藉由繩索輔助,才得以順利上攀,約上午650分抵觀雲台,標高約為1150公尺,是一處懸崖邊的休息處所,居高臨下,有很不錯的視野,還有幾處桌椅的設備,猜想必是山友上山休息、喝茶、聊天、觀雲霧奔騰、飄渺的所在,不過此時雲霧厚了些,也還沒有山友上來,於是繼續前行


過了9K標示牌後,原本以為就要登頂了,豈知還有約2300公尺相當硬的陡峭木板及石階路段,努力了10來分鐘,終於在7點半時登頂尾寮山。其標高1427M,有一枚二等三角點(編號1653)。山頂雖然腹地不小,四周卻高聳林木圍繞,沒有視野。但見屏東高樹登山隊的一只牌子上寫道:

請將垃圾帶下山,山神一路保平安。


在基點處拍照、休息了約20分鐘後,於750分時動身下山,就在快抵9K處遇到徒手上來的阮大哥,原來他為了減輕負擔,把背包放在觀雲台,空手而上,看來一副輕鬆、瀟灑模樣,聊了幾句並互留電話後,他繼續往三角點方向前進,我則漫步下山。


這般時有陡峭、拉繩的路段,雖是下山然感覺想快也快不來,沿途陸續碰到多位上山的山友,看到我這麼早就要下山,似乎有些驚訝;大約走了一個小時,才在850分下到觀景亭,有位來自高雄的山友正在此地休息,看到我直說走得好累喔!


打過招呼後,即繼續緩坡而下,過了陡下的石階路段後,接下來回程的路線,除了捷徑之外,其實都是「之」字型緩下的廢棄林道,走起來既輕鬆又快速,再加上兩處捷徑,終於在1015分回到185線縣道沿山公路的登山口。此番攀登尾寮山,上山花了2小時40分鐘,下山花了2小時25分鐘,來回加上休息剛好5個半小時,速度算是滿快的了。


剛剛下到登山口,又遇到昨日傍晚在大樹下納涼的先生,當他知道我已走完尾寮山下來,而且上下山僅花5個半小時,不禁露出不大相信的驚異神色。


據前輩山友的紀錄指出,走訪尾寮山的附加價值,即是沿途可以順道撿到45顆基點,諸如:

一、尾寮山西北峰,標高876公尺,有一枚省政府圖根補點。

二、尾寮山西峰,標高610公尺,有一枚編號1040的鑛物課三角點。

三、尾寮山前峰,標高260公尺,有一枚總督府的圖根補點。

四、大津:標高250公尺,有一枚「山」字森林三角點。

五、大津山:標高254公尺,有一枚水資會的三等三角點(高屏73號)。


不過,可能是行腳匆匆,或是事前功課沒做好,一路上下,只發現孤獨守在步道旁,標高876公尺的尾寮山西北峰,其餘的基點卻沒看到半個身影,真是讓人感到可惜。想來也只有寄望下回再來時,能事先做好充分的功課,並有一次豐收的尾寮山二度遊罷!


原本準備在登山口附近買幾個饅頭、包子之類來當午餐,可卻找不到早餐店,只得在一家袖珍商店買了運動飲料後,即向著茂林森林遊樂區方向的下一個目標~鳴海山前進。


201378日,於新竹竹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