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灣坑頭山~小百岳3-099




○灣坑頭山小百岳3-099

小百岳
芳名
(又名)

灣坑頭山


小百岳
排名
082
攀登
排序
099
攀登
日期
20151018日(日)
所在位置
宜蘭縣頭城鄉、新北市貢寮區。
標高
(海拔)
616M
三角點
(等第及編號)
1.二等三角點(編號1181)
2.
岳風
尋幽訪古四通八達。
攀登級數
★★★。
交通指引
1.國道1號、3號轉5號高速公路→於宜蘭頭城下交流道接省道台2線→至大里天公廟(大里遊客中心)停車→循往「草嶺古道」方向前行→上至鞍部取左至灣坑頭山。
2.國道1號、3號高速公路→於基隆下交流道接省道台2線→至大里天公廟(大里遊客中心)停車→循往「草嶺古道」方向前行→上至鞍部取左至灣坑頭山。
3.由花東來:
循省道台9線→過蘇花公路後接省道台2線→至大里天公廟(大里遊客中心)停車→循往「草嶺古道」方向前行→上至鞍部取左至灣坑頭山。
順遊景點
1.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
2.十分風景特定區、瑞芳風景特定區。
3.草嶺古道、龜山島。
攀登過
程概述
(10/18)日上午,約840從竹北住家出發北上,載咱家內人范小姐陪小女品淳赴台北木柵政治大學,參加本年度之韓語檢定測驗,抵目的地她們下車後,大約10點左右,我即又上國道3號轉5號高速公路,目標是北部濱海公路宜蘭頭城大里天公廟~大里遊客中心,準備走訪桃源谷步道上的小百岳~灣坑頭山。

11:15車抵大里遊客中心停車場,整裝。
11:25出發。
11:30經過大里天公廟,可能鄭值假日的關係,遊客相當多。
12:30一路緩坡而上,上抵鞍部埡口;發現古色古香的土地公,已建起很大的遮雨棚。左轉往桃源谷,循階梯步道,一路緩上。算是走起來輕鬆自在的路徑,可就在此時飄起細細的雨絲,並逐漸增強,很多人都趕緊取出雨具,或是撐起雨傘,或是穿上輕便黃色小雨衣,有的則瀟灑的任雨輕灑在身上。
13:10在細雨霏霏之中,登頂灣坑頭山,標高為616M,有一枚二等三角點(編號1118)。登頂不久,風大雨大的情況下,拍照有點不是很方便;此時有一大隊人馬陸續上,他們是來自彰化鹿港的健福登山隊山友,領隊負責幫他們一個一個拍獨照,再拍團體照。
13:20眼看風強,雨又沒有止歇的意思,拍完照只好趕緊原路下山;仍是一路風啊雨的,把人淋得一身濕漉漉。
13:55抵鞍部埡口。
14:00往草嶺古道走一段,抵虎字碑參觀、拍照。
14:05鞍部埡口,合十感恩土地公慈悲庇佑一路平安上下山。
14:50回抵大里遊客中心停車場。
15:00驅車離開。

接著一路循省道台9線,行至宜蘭市轉省道台7線接台7甲線,向著目的地~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而來;目的是參加一年一度的「2015年全國登山研討會」(10/19-10/20,為期兩天)。
特色或
新發現
走訪灣坑頭山,不管你是從走草嶺古道一路走過來,再接桃源谷一路下到大溪火車站,或是僅遊走桃源谷步道,除了可以觀賞芒花紛飛的柔美身姿,還可以漫步平緩起伏的翠綠草坡稜線上,欣賞海天一色的美景,以及古道上虎字碑、雄鎮蠻煙等的古色古香與有趣的故事傳說,甚至俯瞰龜山島在太平洋的廣闊無邊懷抱裡,悠遊自在的陶醉模樣。
此次再走訪灣坑頭山,雖然自鞍部埡口起,即下起時而要大不小,時而若有若無的細細小雨,不過,很多遊客或是登山客,似乎都沒有因為雨勢不停而駐足,反倒是都能有志一同地,至少要走到三角基點處,真是精神可嘉、難能可貴啊!
不過,這次來也發現一樁遺憾的事件,即是從鞍部埡口過來,登頂灣坑頭山之前所經過的四角亭,也許因空曠的稜線上風勢強勁,已被吹襲倒塌待修之中,主管機關部門已拉起警戒線,希遊客注意自身安全,於此也盼望主管機關儘速修復。
檢討或
建議
在玩登台灣小百岳之前,其實已多次走訪過灣坑頭山,當時多半是從貢寮或福隆起登,一路從遠望坑走草嶺古道過來,尤以在歲末的芒花翻白之時,更讓人留連、回味無窮;至鞍部埡口土地公廟時,再右轉循階梯步道,走一路漫漫的綠油油稜線,置身於一望無際的翠綠草坡,俯瞰無垠的太平洋美麗的浪花翻滾、奔騰,以及龜山島的壯麗身影,甚至一路下到大溪,再搭乘客運車(或火車)返回;那時候,灣坑頭山,往往只是路過或順登的一顆山頭罷。
不過,自從玩起台灣小百岳以來,似乎視野已然變得短淺,目標只放在登頂灣坑頭山,而不再悠閒逛著草嶺古道,欣賞芒花翻飛的嫚妙姿態啦;果真是陷入有得必有失的無常定律嗎?
希望日後再走草嶺古道或桃源谷,可以不要只是為了灣坑頭山的三角點,如是則也許會有一趟更豐碩、美好的旅程罷。
附記

紀錄時間
20151020日,新竹竹北。















Related Posts:

  • 阿罩霧山~小百岳1-058 阿罩霧山登頂前的鳳梨果園美麗景觀 ○阿罩霧山~小百岳1-058 阿罩霧山,位於大台中市的霧峰區,亦即是知名的霧峰林家園的後方;據悉早期因其總是早晚籠罩著雲霧,所以又有阿罩峰之稱。據了解中部登山社團,經常在此山頭辦理熱鬧滾滾的新春登山活動,顯見此山頗有其平易近人之處。 霧峰,舊稱阿罩霧,係由該地早期土著族社「Ataabu」音譯而來;民國初年,更名為「霧峰」。另有一說,是附近山峰多霧,經常籠罩山頭而名之。提起霧峰,也許你… Read More
  • 鯉魚山~小百岳1-077 ○鯉魚山~小百岳1-077 鯉魚山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與志學村的交界處,屬於中央山脈中段脊嶺向東延伸之一的知亞干山支脈稜端;亦為知名的花蓮溪主流及其支流木瓜溪、荖溪的分水嶺。山腳下有遠近聞名也是花蓮地標之一的鯉魚潭,潭水終年清澈,為台灣東部最大的內陸湖泊;以往曾以「澄潭躍鯉」,名列花蓮八景之一。 據資料指出,鯉魚潭,係因有鯉魚山而得名。惟實際上的認知與經驗發現,不管是遠來的遊客,或當地民眾,仍以對鯉魚潭有較深刻的印象。是以… Read More
  • 壽山~小百岳1-080 ○壽山~小百岳1-080 壽山位於大高雄市鼓山區,一般熟悉的名稱又稱為柴山,也有稱壽山風景區或是柴山自然公園。據悉,此山早期的名稱很多,諸如:萬壽山、打狗山、打鼓山,或高雄山,各有其典故與傳說。日據時期為討好太子而稱之為壽山,後來高雄市為先總統祝壽,改稱萬壽山;晚近市議會又表決通過改為壽山。至於柴山,係因早期人們上山砍柴,賣給山下住家烹煮東西的燃料,而稱之為柴山。 對於壽山,也許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獼猴多,經常可… Read More
  • 初音山~小百岳1-076 ○初音山~小百岳1-076 初音山,又名為初英山,位於花蓮縣吉安鄉與秀林鄉交界處,也就是著名高山百岳縱走~奇萊東稜東側最尾端的山峰。據了解,若從吉安市區仰望,可見其山形高聳、柔和卻氣勢雄偉的姿態,堪稱是東台灣具有特色的一座郊山。 2月24日(星期日)上午7點許,我們在民宿附近的早餐店用完早點,整裝完畢約在8點左右上車,循著往初音山的方向而來,過了鯉魚山不久,還看到「銅門」的標示,那是走能高越嶺下銅門的行程,多年走訪過無數大… Read More
  • 觀音山~小百岳1-078 ○觀音山~小百岳1-078 觀音山,位於高雄縣的仁武鄉及大社鄉,也就是改制後大高雄市的仁武區及大社區轄境;據悉,此山之正確名稱應為北觀音山,因其在該地連綿起伏的數座峰巒之中,遠遠看去彷如觀音端坐模樣而得名。此山雖然不怎麼高,因全區大抵由「南勢崙砂岩」的特殊地質所構成,表面土壤易於風化崩解,形成極險峻的山稜,因此,自來即有「豚背地形」之稱。另由於此地富含鐵質的細緻土質,適合赤足踩踏,往往吸引附近民眾及山友赤腳走訪,更有全台第一座赤腳自…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