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

石壁潭山


石壁潭山基點的幸運編號


○石壁潭山


石壁潭山,標高402M,有一枚編號「一○○」的三等三角點,位於新竹縣芎林鄉,正當通往知名台灣小百岳之一~飛鳳山的2800M觀日坪古道途中。也就是說,在走訪飛鳳山中途,就可以順登石壁潭山,摸摸一下她那頗具幸運吉利意味的三角基點。

因此,如果你來飛鳳山,走的是2800M觀日坪古道,進入登山口大約半個小時光景,就可以登頂石壁潭山了。其基點處就位於過了步道觀景台後,第二個緩坡路段甫結束的山徑右側瘦稜之上。

很多山友經常錯過石壁潭山,其主要原因,有可能是行前功課沒做好,另外可能就出在步道上稜入口處,沒有路條或是標誌指引;其實,偶有熱心山友綁上路條之類,通常會很快被環保人士移除,以致山友走過頭了猶不自知。

記得多年前,在石壁潭山不遠處,遇到一大隊來自台南的山友,當我打招呼並問他們有沒有上石壁潭山時,他們竟表示不知在哪裡?我說就在附近啊!於是自告奮勇帶他們去摸石壁潭山三角點。他們高興地說,這次飛鳳山沒有白來了!

前面提到石壁潭山幸運吉利的三角點,主要是其三等三角點的編號正好是「一○○」號,據悉很多學生家長認為是「幸運吉利」的象徵,因此在小孩考試之前,總要帶著他們上山摸摸編號「一○○」的三角點,希望圖個吉利,考試給他考個100分。

有道是:「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不過,嚴格說來,這當然是國家的教育出了問題,但由此事件上,也可以看出普天之下的父母心,尤其那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用心良苦啊!



2016107日,新竹竹北)

飛鳳山步道圖示

從2800M步道上看見石壁潭山身影

石壁潭山基點處
石壁潭山
石壁潭山基點

石壁潭山基石的幸運編號

                                                                             2021/8/11石壁潭山基點處
                                                                              2021/8/11石壁潭山登山口

Related Posts:

  • 花轎 ○花轎 新竹地區知名的十八尖山,號稱是新竹市的後花園,更是附近居民晨昏散步、運動、健行的好去處。 近幾年來,每到淡淡三月天,主管機關就挖空心思地,把環山步道佈置成花海一般,讓你走到哪裡,每到一個轉彎,都是一個驚喜,都是花開處處、花香陣陣,彷彿置身在百花盛開的春底懷抱裡。他們美其名曰:「十八尖山賞花月」,主要是讓你不必千里迢迢地擠車、塞車、開車上陽明山;而輕輕鬆鬆駕臨十八尖山,一樣可以看到滿山遍野的花海。 … Read More
  • 多子多孫多福氣 ○多子多孫多福氣 早期的農業社會,凡事都要靠雙手去打拼、奮鬥,因此多一個人,就多了一雙手可以幫忙作活,所以也就「多子多孫多福氣」啦;不過,人多相對的也多人要吃飯,最後演變成「多子餓死爸」,難以收拾的無奈場面。 如今,雖然全球人口已達70億的天文數字,雖然每天還有10億人沒有東西吃,但很多國家似乎均視人口老化、少子女化為危機,於是紛紛想出各種怪招,就是想讓不婚、晚婚者,早早走入結婚禮堂,並且早早生兒育女,進而增產報國… Read More
  • 甕底之春 ○甕底之春 猶記得多年以前,各地區的酒廠把早年的釀酒甕罐釋出,讓民眾可以很低廉的價格,即擁有一只只古樸,又寫滿歲月痕跡的酒甕。據了解,如係公家機關,還可出具公文書,即可免費取得。 他們有的拿來做擺飾,或美化圍牆,或堆疊成小山,為住家、社區、服務單位增加了極為優美、雅緻的環境,也為我們創造了頗具美感的視覺享受。也因此吸引了行人的駐足觀賞,甚至是受到愛雅顧客的青睞,進而光臨消費。 有一天,在新豐的街坊,看到一… Read More
  • 富田 福田 ○富田 福田 富,手邊一冊厚厚的辭典上指出,其具有充滿、健壯、多財及華麗之意。而由其所衍生的詞句,更是繁多,實可謂不勝枚舉也。 以往亦曾聽人說道:福地,福人居。我則認為:福人,居福地。 先聖先賢總是喜歡教訓我們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佛說四十二章經》裡頭,佛亦有如是的開示:視金玉之寶,如瓦礫。 最近在竹北看… Read More
  • 追風少年兄 ○追風少年兄 2010年3月底至4月初,為期10天的台灣高山百岳~南三段行程,重裝開拔出發之前,領隊周大哥除了再三耳提面命叮嚀此行應注意事項外,還強調「沒有三兩三,不敢上南三」,無形之間,似是增添了幾許緊張氣氛。 不過大隊人馬,已經抵達了花蓮瑞穗林道14K處,想要知難而退,或是找個理由打退堂鼓,恐怕也已來不及啦。然而,也就是面對這10天裡,漫漫迢迢坎坷路程的休戚與共,讓此行的同伴們彼此之間,培養出革命般的情感與交情…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