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快樂心經

 




 


○快樂心經


 


不埋怨,要感恩;


不煩惱,要樂觀;


不記恨,要寬恕;


不恐懼,要心安;


不嫉妒,要欣賞;


不計較,要寬宏;


不自私,要捨得;


不氣餒,要振作;


不貪心,要知足;


不爭功,要分享;


不批評,要贊美;


不衝動,要忍耐;


不發怒,要微笑;


不拖延,要積極;


不自誇,要謙虛;


不欺騙,要誠信。


 


後記:


 


依稀記得大約一、兩年前,有一次回雲林鄉下回程時,在苗栗三義車亭休息站,獲得了一卷名為「快樂心經」的竹簡,最後還強調說是「每時常記快樂隨身」;其名稱來源似是以勸導你我就是要快樂為訴求,很是喜歡上頭所說的,特提出來以資分享。


 


 


 


Related Posts:

  • 佛說四十二章經(3) ○佛說四十二章經(3) *第十一章  施飯轉勝 佛言: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第十二章  舉難勸修 佛言:人… Read More
  • 佛說四十二章經(2) ○佛說四十二章經(2) *第六章  忍惡無瞋 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撓亂者,汝自禁息,當無瞋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  *第七章  惡還本身 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為惡。  *第八章&nb… Read More
  • 佛說四十二章經(5) ○佛說四十二章經(5) *第二十一章  名聲喪本 佛言:人隨情欲求於聲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貪世常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譬如燒香,雖人聞香,香之燼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後。  *第二十二章  財色招苦 佛言: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獄 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 Read More
  • 佛說四十二章經(1) ○佛說四十二章經(1) *經序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第一章  出家證果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次為… Read More
  • 佛說四十二章經(4) ○佛說四十二章經(4) *第十六章  捨愛得道 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捨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第十七章  明來暗謝 佛言:夫見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獨存。學道見諦,無明即滅,而明常存矣。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n…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