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教育這麼搞


2014/9/12攝於省道台26線(屏鵝公路)

○教育這麼搞


手邊經常翻閱的辭書裡頭,對於「教育」兩字所下定義,是這麼說的:「培植人才,幫助人類發達,以能適合於世界進化的一種事業。」

然而,今天我們的生活周遭,所目睹的教育問題與教育怪現象,除了教育官員的官大學問大之外,也許就是荒腔走板,以及讓人不忍卒睹罷了。

不過才20年前的1983年之際,一群自詡為官大學問大的「教育學者、專家」所轟轟烈烈搞出來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所謂「普設高中、大學」的決議,牽著教育部官員的鼻子一夕之間設立了一大堆的高中、大學,使小小的台灣成為大學校院密度最高的國家,也讓台灣出現了世界級大笑話。如今,面對少子女化的嚴厲衝擊,有大部分學校將面臨退場命運,當年那些教改學者專家卻躲的躲、藏的藏,不見了昔日高傲的身影。

更離譜可笑的是,唯教改會之命是從的教育部官員,雖也自認為是教育專家,人人頂著教育博士學位,對於大學校院退場機制的擬訂,卻是多年以來總是「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端的是荒誕不經,外加荒腔走板。

上(9)月中旬,因走訪屏東恆春附近的台灣小百岳,在省道台26線(屏鵝公路)上,赫然看到甫經教育部核准自今(2014)年8月起停辦的「永達技術學院」的偌大招牌,挺立於藍天白雲之下。看起來,多麼像是一則教育笑話般的諷刺啊!


20141022日,新竹竹北)

Related Posts:

  • 寂寞貓頭鷹 2012/3/9於鳳崎落日步道 ○寂寞貓頭鷹 位於新豐、竹北相鄰的,那處我們習慣稱之為天德堂蓮花寺的步道,也是附近男女老少居民假日經常偕家人走訪的地方,原本曾經保有很具原始、自然風味的土石路徑。 可有一天,地方政府爭取到了一筆經費,於是怪手大剌剌地開進來,秉持「大建設之前必須先有大破壞」的處事原則,砍伐了很多的茂盛綠樹,把原本小小的路徑變大,把自然的土石路面鋪上硬碰硬的石塊,把原來我們走的主要路徑改為支線步道,另外… Read More
  • 思想起 2013/6/6攝於墾丁恆春 ○思想起 近二年多以來,因為玩登歐都納台灣小百岳所引發的殊勝因緣,得以走訪寶島很多偏鄉境域,有時候雖也不免有些許不方便之處,可卻能讓我們深深以為機會得來的不易,以及淳樸的小鄉在行腳匆匆的驚鴻一瞥下,所留下的深刻印象,和那內心底處久久無法磨滅的印象與悸動。 就好比那一天,我孤家寡人獨自來到遠遠的號稱是「思想起的故鄉」的國境最南點,讓我不禁憶起已然離我們遠去,卻彷彿還鮮活地在我們心裡長駐不去… Read More
  • 鳴沙駝鈴 2009.8.14攝於絲路之旅~鳴沙山月牙泉 ○鳴沙駝鈴 甫於上(9)月底辭世前往佛國宣教,且精通儒釋道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多年前有一次在演講中提到,他在學佛之前很怕鬼,後來終於發現鬼其實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 的確,人,很可怕;人多,更可怕。 據媒體報導指出,大陸十一加上中秋的長假,出遊的人潮車潮,不但塞爆了條條高速公路,擠爆處處遊樂區,還隨地製造了堆積如山的垃圾。  不但如此… Read More
  • 小伍哥 2010/11/6攝於北一段710林道6.8K處 ○小伍哥 2010年3月底到4月初的南三段之行,前後長達10天,是自己學習高山百岳縱走以來,所面對的最艱鉅、最驚險,也是挑戰性最高的行程,也難怪岳界前輩山友總是流傳著「沒有三兩三,不敢上南三」的話語。 這樣長途漫漫的高山行腳,最大的顧慮因素即是天候狀態,及個人身體的情況。至於大背包裡裝填的無非是止饑的食物,禦寒的衣物,以及一些有的沒的,外加笨重的帳蓬了。 好在此行… Read More
  • 國境之南 2013/6/6攝於墾丁鵝鑾鼻 ○國境之南 因著拜訪蘭嶼小百岳紅頭山的因緣,來到墾丁鵝鑾鼻,當然要走訪一下寂寞的國境之南~台灣最南點。 也許並非假日的因素,沒有其他遊客,讓原本就寂寞孤獨的國境之南,在無形之間,更加地寂寞、孤獨了。 台灣本島最南點,位於鵝鑾鼻的東南側,正當經度120度50分59.7秒,北緯21度53分58.6秒之處。 就在島嶼邊陲緊靠著無邊無際的海洋一隅,主管單位設立了簡單的意…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