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詩
生活中,總是經常看到詩人、畫家等等文人墨客,浸淫在茶香的閒情逸緻世界。這情景,總是讓奔波於紅塵現實的我們,既羨慕又自嘆弗如。
有一回,住在新北市淡水小鎮的老楊大哥,遠從淡水來訪,特地帶來了一罐包裝精美的茶葉。我們怕他又破費,他解說是有親戚在大陸地區經營茶園、種植茶葉。
那是強調「天然有機,尊君共饗」的~寶鼎尊茶。
暗紅的紙盒上,還題寫著如下茶詩,可惜的是不知作者究為何許人也:
舍下邀君同賞茗,
奇香綻放水煙清;
瑤光入喉醇享受,
茶韻猶迴問此名。
(2012年3月24日,新竹竹北)
○茶之詩
生活中,總是經常看到詩人、畫家等等文人墨客,浸淫在茶香的閒情逸緻世界。這情景,總是讓奔波於紅塵現實的我們,既羨慕又自嘆弗如。
有一回,住在新北市淡水小鎮的老楊大哥,遠從淡水來訪,特地帶來了一罐包裝精美的茶葉。我們怕他又破費,他解說是有親戚在大陸地區經營茶園、種植茶葉。
那是強調「天然有機,尊君共饗」的~寶鼎尊茶。
暗紅的紙盒上,還題寫著如下茶詩,可惜的是不知作者究為何許人也:
舍下邀君同賞茗,
奇香綻放水煙清;
瑤光入喉醇享受,
茶韻猶迴問此名。
(2012年3月24日,新竹竹北)
○雞蛋布丁
日前家人攜回一盒友人送來的生日禮物──「幾分甜」(How Sweet)雞蛋布丁(Egg Pudding)。乍一看到,頗覺有趣,很誘惑人想動手吃吃看。尤以盒裝上小小的文字,對「雞蛋布丁」的介紹與叮嚀:
濃濃奶香與蛋的原味,加一點小小的魔法,把他們都封進小小的蛋殼裡,請往內輕清探尋,慢慢品嚐,別嚇跑了這小小的幸福美味。
第一次品嚐時,一手拿著小小的雞蛋,一手拿著小小的匙子,小口小口的吃著,真是有趣又引人好奇。不過挖著吃著,卻發現裡頭散佈著細細黑點,小小的、細細的。起初還以為是蛋殼沒洗淨,後來看清楚小卡片的介紹,才警覺到自己多慮了,於是放下心,盡情品著美味。卡片上貼心的說到:
雞蛋布丁內的小黑點,是純天然的「香草棒」(Vanilla)的種子,產於馬達加斯加,約五公斤的綠色豆莢才能做出一公斤的香草棒成品,是天然香草原料中最高等級,價格自然不斐。在雞蛋布丁製作時,我們將洗淨的香草棒剖開,刮出裡面的種子洗淨加入食品原料中。因為種子殘留,故會在布丁內形成小黑點,其有整胃健脾、滋補養顏的功效,請安心食用。
其實他們的產品品牌標榜的是「Natural、Fresh、Healthy」(天然、新鮮及健康);也許耽心顧客不放心或不了解,他們還以有趣的圖示方式,強調雞蛋布丁的製作過程,首先是「清潔蛋殼」(clean),接著是「高溫殺菌」(heat),最後才是「放入材料」(atuff),並叮囑著你「冷藏後風味更佳」(refrigeration)。
(2012年3月23日,新竹竹北)
○好吃囍餅
二月初甫過年的農曆新春期間,趁著偕同家人參觀台北國際書展之便,隔天與友人志斌品純夫婦赴淡水小鎮,拜訪同為2010年3月底4月初南三段高山縱走隊友的老楊大哥。
在有著東方威尼斯之喻的淡水,走走逛逛了大半天,雖沒能走到預定的漁人碼頭,卻已走到雙腿酸痛不堪;中午一夥人享用老楊大嫂親自下廚做的佳餚美饌,個個吃得大呼過癮又時時讚不絕口。
臨離去前,一行人漫步在淡水河邊的洶湧人潮之中,向來喜好鑽研美食、享受美食的志斌夫婦,提到曾聽聞淡水新建成餅店的囍餅,好吃又遠近馳名,遂買了招牌的芝麻蛋黃囍餅及沙琪瑪,也給老楊大哥及咱家各準備了一份,讓我們一路雙手沒得空提著回新竹。
有一天,與家人邊享用著口感不錯的囍餅,看到赭紅喜氣的餅盒上,有著大大的「喜」字,邊邊還題著這樣的一句話:
日麗風和門庭有喜,
月圓花好宜室宜家。
(2012年3月24日,新竹竹北)

2011/12/12攝於新竹竹北
○巨無霸牛犁
2011年11月11日完工啟用的台鐵竹北六家車站,就設在台灣高鐵新竹站西南側,兩站之間還有透明天橋相互連結,對於乘客大眾而言,可以說是方便至極。
六家車站的公共藝術,則是一把近二人高的超大型巨無霸牛犁,以及犁頭走過所翻出的一地泛著金黃亮燦的泥土。
雖然,不見拖拉犁頭的牛隻揮汗身影,但整個意象看起來,彷彿是訴說著,努力耕耘的,就會有豐碩的收穫;或是一般所說的:凡辛苦流汗耕種者,必能歡笑收割。
我們常聽到以往老一輩長者,他們鼓勵小孩努力打拼,說的是:「若甘願做牛,就不怕無犁可拖。」其係意味著,做人要認清大環境,要能認命、謹守本分,努力以赴,為目標認真打拼,就不怕沒有好的成果。
有機會搭車來到高鐵新竹站,或是台鐵六家站,建議你不要總是充當一名行腳匆匆的過客,不妨停下腳步,欣賞車站周邊的人文景緻,當然還有那超大型的巨無霸犁頭。
(2012年3月24日,新竹竹北)
從另一個角度看巨無霸牛犁
2008/9/11攝於南投草屯
○竹之鐘
也許,就像是經緯度所造成的時差關係,各地有各地不同的時間;於是,用以表徵時間的鐘錶,也有各種不同的造型。
也許,是因為轄區內有專門出產竹的鄉鎮,所以在南投也經常可以看到,以竹藝吸引來訪觀光客的場景。
有一天,我們的小遊活動,來到草屯的台灣工藝文化園區,除了驚訝於可以善用原本廢棄的校舍,成就具有特色的展示空間外,我們也發現竹子的多元用途與創意巧思。
那是一只由無數細緻竹片編織而成的時鐘,滴答之聲響不絕於耳;然而,此時此刻,究竟幾點幾分,或是什麼時刻,似乎已不再那麼重要,而是那細緻的竹所交織而成的圖像與視覺感受,已然深深的吸引了你的雙眸。
(2012年3月24日,新竹竹北)
2012/3/19攝於新埔文山國小
○逗趣臉譜
日前與友人相偕探勘「2012竹苗地區登山社團六路會師」路線~竹北新埔相鄰的犁頭山文山步道,當我們來到文山國小時,無意間在其側門邊發現一面貼滿學童陶藝作品的臉譜牆。
上頭的作品,有著各式各樣的表情,以及各種顏色、造型,無形中讓原本呆板的水泥牆面增色不少。依標示的時間與屆別,似是歷屆畢業學生的作品,還標上作者姓名。
牆面上排列著的逗趣臉譜,彷彿是人生百態的種種印記,充滿著生活上的喜怒哀樂與酸甜苦辣。也許,多年以後,當昔時的學童長大成人了,有一天他們返回母校,一定可以憶起那一年共同追趕跑跳的校園,以及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罷。
(2012年3月24日,新竹竹北;同年6月7日,發表於人間福報「家庭」版)
來,近距離瞧瞧!
2011/6/10攝於南二段大水窟山屋附近
○堅韌挺立
在南二段高山縱走行程的倒數第三天,我們重裝來到深居在有著廣闊無際金黃箭竹大草原又美如仙境的大水窟山屋。
當我們迫不及待的卸下大背包,並將附近景緻做了一番巡禮時,就在舊山屋遺址上方的小山頭一角,我發現這樹,已然光禿的身子,卻仍挺立在凜冽風寒之中。
雲霧縹緲中,在海拔3300多公尺的空曠地帶,凝視著眼前這一身骨架,那樹展現的是「亭亭直立,孤高挺拔」的堅強,以及傲然地挺立於天地之間啊!
(2012年3月23日,新竹竹北)
2012/3/19攝於新竹新埔
○冷氣機也怕熱
夏天一來,炎熱的暑氣,總是得靠電風扇、冷氣機大發慈悲幫幫忙,才能疏散惱人的悶熱。
日前偕友人走訪新埔遠東紡織廠附近的文山步道,在山腳下的小村子裡,看到細心的居民,貼心為冷氣機釘上波浪板隔熱的有趣畫面。
這樣的鏡頭,不禁會令人想起前人的智慧話語:
「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你怎麼待人,別人就怎麼回報你!」
的確,冷氣機也會怕風吹雨打、日曬煙燻;你幫冷氣機遮蔭擋雨,它就回報你涼涼的冷氣囉!
(2012年3月21日,新竹竹北)
2012/3/18攝於雲林四湖鄉間
○選情激烈?
2012年總統與立法委員大選早已然塵埃落定,可是最近返回純樸的雲林鄉下,卻發現綠油油的田野間,各候選人的競選旗幟,仍然各據一頭迎風招展,似是選情激烈的景況。
原來是鄉下農家,把歷次選舉過時的各色競選旗幟,插在田頭田尾,用以嚇唬鳥族,以避免侵損農作物。
雖是競選期間互不相讓的場景,已隨著開票結果而淡去、遠颺,然而,從這小小的事件裡頭,卻也可以看出吾鄉農夫農婦們勤儉成性,以及廢棄物再利用的環保觀念。
(2012年3月21日,新竹竹北)
2012/3/18攝於雲林四湖鄉間
○風雲再起?
日昨返回雲林鄉下,在田野間看到如下這一有趣的畫面:
那是2004年總統大選,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組成國親連宋配,大戰民進黨尋求連任的陳水扁與呂秀蓮;隨風飄揚的競選旗幟上,還依稀可見的寫著:
拼經濟
拼和平
救台灣
該次大選,在投票前夕發生既讓人匪夷所思,又貽笑國際大方的319槍擊事件;使得原本被看好勝卷在握的連宋配因些微差距敗選。如今已是2012年3月間,但是8年前的319事件,猶未能給國人一個水落石出的清楚交代啊!
(2012年3月21日,新竹竹北)
2012/3/18攝於雲林東勢鄉間
○大豐收
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經過一年半載的努力耕耘,最期盼的自是看到豐收的成果;其實,在鄉下辛苦耕種的農民,當然更是如此。
日前返回雲林鄉下,中午時分大太陽底下的田野間,不見半個人影,卻看到矗立著整齊有致,一排排的一袋一袋甫收成的蕃薯(地瓜),看來又是一季的大豐收。
地瓜是目前相當受到歡迎的養生食物,看到大豐收場面,純樸的農夫農婦們,一定個個綻開了笑容、樂開了懷。
(2012年3月21日,新竹竹北)
2012/3/18攝於雲林四湖鄉間
○用心最重要
剛剛定期保養過的車子,卻出了讓人不解的狀況,只好選擇到別家保養場求援;師傅很快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可那保養師傅也是專業人員罷!」我無奈的說。
「專業還得加上用心才重要啦!」新的師傅如是說。
日前返回雲林鄉下,看到稻田所在的四湖鄉轄境,一條原本不大的田間小路在拓寬工程下,變得寬敞了許多,邊邊的排水設施顯然也不錯。讓人不解的是,工程已接近完工階段,路面上卻還留有及腰的木麻黃樹頭。讓人不禁耽心起,如果是夜間或視線不佳時的安全問題。
這也讓我不由得想起保養場那位師傅的話語:
有足夠的專業當然重要,但如果能再用心點,那就更圓滿了。
(2012年3月21日,新竹竹北)
○飛鳳山手札3
1.
大約是2009年底或2010年初罷,2800M步道快到風情萬景咖啡座之前,有一天,突然發現右側稜線上開出了一個路口,據山友指出,原本有意要開一條路徑上來。後來不知怎麼了,竟不見了下文,不了了之啦。
其實,類此郊山,三天兩頭多出一條步道或路徑來,那已是見怪不怪、不足為奇的事了。不過也讓我憶起位於新北市五股、八里及林口三鄉交界處的觀音山硬漢嶺來。
那時蘆洲的服務學校,一位老師曾指出,此地有很多熟悉路徑的老人家,整天閒來沒事,就在山裡轉來轉去,所以只要給他一把鋤頭,不消三天的功夫,他就可以搞出一條步道來。
然而,幾年下來,我發現步道越來越多的不是八里觀音山,也不是芎林飛鳳山,而是竹北新豐的鳳崎日落步道。其新路(主線)與舊路(支線)之間,新出現的路徑可以說是橫七豎八、四通八達,真是已到了非常離譜的境地啦。
只是,總不見主管機關官員出面處理;也許,有一天發生事情,或鬧出人命了,才會有官員重視罷?
2.
大約是與前述同一時間,風情萬景咖啡座也大興土木起來,每次走在步道,都可以聽到挖土機在那裡邊鏗鏗鏘鏘、挖挖填填的聲響,也許正為其擴大營業作準備罷,或者是邊坡、駁坎之類,因年久失修坍塌,或因雨勢長年沖刷崩塌,而做的必要性整修罷;如此動工了約有10天半個月之久,才稍稍平靜了些。
雖然他們擁有該山坡土地的經營使用權,然而,對於經常來此健行的愛好運動者而言,其實很不願意看到原本翠綠的山頭被破壞,或是過度的開發,甚至使得原有的景緻風貌不再。
也許這樣的想法,不免有些自私或可笑,然而,那確實是出自內心的話語呢。
3.
大約是2010年1月下旬,當我來飛鳳山時,在快到觀日亭(坪)前,看到銜接森林步道入口處貼出一紙芎林鄉公所的公文影本,過了沒幾天,或許發現不妥當,或是認為一般山友恐不習慣讀官腔官調的公文書,而改成公告並引用鄉公所的公文字號,其大意是說森林步道是私人所有土地,鄉公所已同意歸還土地所有權人,且預定自本年2月底起不再開放山友進入。
接著都可看到在森林步道與岩石步道相接的幾個入口,都圍上有刺的鐵絲網,並寫著「私人土地禁止進入」字樣,還挖掉一小段的步道鋪石及種植了幾株小樹苗。其後發現仍有山友會繞道或鑽進去走森林步道。過了沒多久,可能被看不下去的山友破壞,是以6月底時,發現土地所有人更以鐵皮(板)圍堵起來,9月初來飛鳳山還聽到下方挖土機作業聲響大作。
那段長約3公里的森林步道,是我經常光顧漫步的步道,尤其在夏天走起來,都是走在疏疏落落的樹蔭之下更是舒適無比,其沿路石塊的鋪設及施作人工,至少得花掉千萬元新台幣的民脂民膏,就這般廢棄了,看來實在讓人感到既可惜又捨不得。
記得我曾打電話請「飛鳳山陽光山友會」,以其山友社團的身分,協助向鄉公所爭取保留此段森林步道。然而,對方才聽我說完,即表示:「不可能,會裡沒這個影響力」。如此未努力就豎起白旗,說沒這個影響力,讓我頗不以為然,我不知道這樣的社團,其存在的目的、作用與價值何在?只是拿來說嘴的頭銜嗎?還是名片上用以耀眼的虛榮?
4.
據悉有一位50歲左右的山友,來走飛鳳山,可是當他一路氣喘吁吁的上到觀日坪的涼亭,正想好好休息,看看四周風景之際,突然身子癱軟下來,最後竟然休克往生了。有一天,天氣顯然不是很好,陰陰的又些細濛濛的雨,可我仍然去走飛鳳山,並且習慣性的從2800M上山,一路上似乎沒看到什麼人。待快上到觀日亭時,才發現有道士及前述山友家屬,正在現場作著似是招魂之類的動作。
而以車子載送渠等人員從轉播站那邊上山的先生,獨自在一旁抽著煙,他告訴我關於那位山友的不幸事件,他還說在芎林他擁有一處廣大的山坡地,種植著綠竹筍之類。
據一位經常來飛鳳山健行運動的謝大哥指出,有一天他在中坑山三角點附近的大蓄水池邊看到一雙嶄新的女性鞋子,看來極為可愛,他想不透為何只有鞋子,卻不見其主人蹤影,他耽心著是否有人想不開做了傻事而留下。
其後,有曾參與早期開闢步道的老者告訴他,此地每到假日總有很多人前來健身、爬山,已發生過多次不幸事件,有想不開自殺的、有身體不適驟逝的,不過阿老者指出,當初開闢步道時,均有祭拜土地公,祈求保平安,所以要他放心不必擔憂。
5.
一早,天色才剛剛亮起,觀日亭不遠處,溫度逐漸升高的爐火,已使得茶香四溢,鄭老師正以100度C的熱騰騰的水,沖泡著上等高山茶,並吆喝著路過的山友:
「早啊,來喝杯茶!」
「休息一下,喝一杯再走!」
我看到石桌上一只袖珍得可愛的小小茶杯,有著可人的國畫圖案,以及如下的文字:
素瓷雪色飄清香,
岵居茅閣聚賓嚐;
青山綠水怡自在,
世外桃源與天長。
面對撲鼻茶香,不覺讓人憶起一生愛茶的詩人白居易,而他的摯友元稹曾經寫過一首極富趣味的茶寶塔詩,在字裡行間,將茶的功能及烹茶、賞茶的過程都一一呈現了出來:
茶
香葉,嫩芽
茶詩客,愛僧家
碾碉白玉,羅織紅紗
銚鐺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談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6.
走訪飛鳳山,不管走的是哪一條路線,我們總是習慣以觀日亭為終點,在周邊走走、看看景,並且在離亭不遠處的泡茶處,升起爐火燒一壺滾燙的山泉,泡起清香滿溢著的茶,吆喝著上山的山友喝一杯再下山。
在一旁的樹幹上,我還看到細心的山友,如許地提醒著你:
親愛的山友:
水果皮、茶渣等垃圾,
請帶下山。
大家一起,愛山、淨山。
7.
最近來走飛鳳山的時候,不經意的發現了不管是2800線或是1800線的森林古道,步道像是拓寬了一般,兩邊蔓生的雜草或枝葉已不復見,走以來彷彿更加舒適了。由於並非每天來,且即使來了也不可能整天都待在這裡,所以究竟是誰人幫忙把路徑整理及加寬,並不得而知。
那是農曆過年後的一天,我在下午來走2800線,看到有位先生正拿著開山刀之類的刀具,正在砍伐樹枝、雜草,我滿懷感恩地說:
你好,感謝你!謝謝你讓我們有更好的路可以走。
這樣的景況,不覺讓我聯想到近年以來的中山高楊梅~五股,正在辦理兩側的高架加寬工程,每次經過總發現搭建很多的鷹架,有很多的工程機具,以及穿梭著的工作人員。讓我直覺地想到不久的將來,中山高這段北上的路段,會是水泥叢林的天下,將更為醜陋不堪、毫無品味了。
曾看到報上刊載,有人批評政府部門很多建築物,都沒有什麼美感。的確,即使是設有應用藝術研究所及建築研究所的風城某國立大學,亦復如此;記得多年以前,有一天,受邀蒞校演講的美學專家漢寶德教授,在開場時就指出:剛剛我進到貴校校園,看到你們蓋了很多工廠 。讓我更感到懷疑的是,我們政府部門的交通官員,從部長、次長、司長、科長、高工局長,乃至所有的相關官員,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難道增加車道就可以解決塞車的問題嗎?難道增加車道就可以讓車速加快嗎?難道非得把一條高速公路搞成一路死氣沉沉、毫無生氣的水泥世界才行嗎?
8.
最近以來,因為氣候變化的關係,來到飛鳳山,往往看到的是一個雲霧濛濛的世界。有時候雲霧淡淡的,能見度還好,沿途景物大抵還可以看得清楚;有時候,濃雲密佈,身旁的樹木、遠處的山巒,以及山腳下的住家,甚至是更遠處的建築物都模糊了、不見了,都躲貓貓似的,隱身在雲霧世界裡頭了。
走在雲霧濃密的步道上,有時會以為這世界彷如僅剩下自己一個人般。
9.
有一回,慢慢走在飛鳳山蜿蜒的步道上,忽地驚起一窩袖珍得可愛又可人的小鳥,看那小小的袖珍的身子,看起來很是伶俐的身影,還不時發出唧唧的鳴叫聲
是雀躍、歡唱,抑或是相互提醒提高警覺呢?
有一回,從2800M步道上山後,從坡陡卻距離稍短的1800M下山。途中,遇到一年輕人扛腳踏車上山,想著自己每次總是走得一身大汗,而看他肩上扛著車子,是時下少年家「挑戰自己的最大極限」的寫照,走得似又輕鬆,內心遂有著深深的欽佩,不覺發出「好厲害!」的讚美聲。
有一回,也是下山之際,走的是1800M步道,雖距離不是很長,卻具某種程度的陡峭,所以不管是上行或下行,都有些的難度。然而,卻在途中遇到一位少婦,她背著小孩上山,步履還算穩重。我說:「好厲害,辛苦媽媽了!」她笑了笑說:「每次都得背他!」
10.
在標示著「飛鳳高幹47」的1800M步道登山口,經常會看到有人放置著多桶的5000cc容量的寶特瓶裝水。那是熱心山友在1800M步道與主線步道附近,種植花木所需而準備的灌溉用水。
好心的登山客,則利用上山之便,你一桶、我一桶的順手提了上來。走在還算陡坡的1800M步道,要再提著一桶5000cc水,即使是塞進背包裡頭用背的,仍然是一種額外的負擔,仍然會走的有些氣喘噓噓、有些雙腳酸疼、有些大汗淋漓。然而,他們沒有怨言的承擔了。
11.
行在在飛鳳山的步道上,或途中的果園空曠處,或是風情萬景咖啡座,或是代勸堂前的觀景台,如果幸運碰上好天氣,總是可以看到五指山、鵝公髻山,甚至是苗栗南庄的加里山。
由於這幾座,都是平時經常登臨、走訪的郊山或中級山,是以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看那山的神態,總有些的歡喜、興奮。這樣的情形,就好比每次高山縱走時,在高高的山頂上,聽著領隊或嚮導,以著長長的登山杖,如數家珍的讀點著一座座的高聳山頭,聽著聽著不覺心頭熱情翻湧;也許,長達多年的對於高山百岳的熱情不減,就是如此這般,一次又一次的累積起來的罷。
12.
大約是2011年5月初「竹苗登山社團6路會師」活動之後,發現步道上,原本僅在較為陡峭路段才綁有輔助繩索,似乎更為密集了,只要稍為有上坡的路段,幾乎都有繩索可以輔助上行或下行。首先是1800M森林步道,接著是2800M森林步道,無形之中,給登山朋友很多的方便。
其後在步道上,曾幾次巧遇綁上輔助繩索的先生,他總是沿著步道維修著繩索,鬆弛的就綁緊些,腐朽的就更換新繩子;每次都誠心地表示感激之意,可他都很客氣表示不敢居功。有一回聊著時,他提到曾有山友指責指出那繩索會傳染病菌,讓我們感到很是誇張,也只能發出好人難為的感慨。
13.
大約是2010年9月底光景,有一天在2800M步道還未到觀景台之前,從右側往石潭村的原始路徑,竟有怪手淅瀝嘩啦的整起地來,把原有的小小的幾近荒廢的小徑,推出一條偌大的路上來,接著沿步道並行往上,一直到接近觀景台時,再往右下行,不過這一頭僅鋪設一小段的石階步道,其餘的雖已整地卻似不施工的樣子,這樣的規劃讓人感覺很奇怪。
其實,往石潭村的這一段路徑,雖路跡還算明顯,向來少有人走動。記得自己以往曾走過一兩回,來回各須20分鐘左右,村口住家的小狗夠兇猛。也因此,鄉公所的步道整建,剛開始很多上山的登山客,都以為是多此一舉,還曾聽聞有人指是腦殘者的行為。
從工地附近的告示牌看起來,這項由新竹縣政府主管工程名稱很是冠冕堂皇,是為「100年度ATAYAL旅遊帶風華再現設施工程」,預定的施工期間為2011年10月6日起至2012年1月14日止。可工程施工以來,總是風風雨雨,就像外人多如牛毛的意見一般,如今已足足半年時間,何時完工你我當然不得而知。記得2011年11月底參與新竹姚東君嚮導自組的「玉山後五峰」活動時,我們還在圓峰山屋聊起,並且始終掛念著,同伴之一居住在飛鳳山下的光哥還感性地說:「也許,等我們下山時,步道已完工了呢!」
(2012年3月20日完稿,新竹竹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