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


~了悟生命真相的佛學修行者


 


1.


佛陀出生於印度剎帝利的釋迦族,出家後成就正覺,被稱為「釋迦牟尼」,牟尼是聖者、寂靜、苦修者之義,也就是「釋迦族所出的聖者」的意思。


佛陀告訴世人,一切法雖然有相卻是假相,假相不是實有相,明白這一點就可以不著於相;不著於相,即無煩惱,無煩惱,才得解脫,佛法的真實意義,就是讓人破除執迷,獲得解脫。(p9p11


 


2.


衰老足以敗壞我們的身體,眼前的健壯,難以維持久遠,好比是一瞬間的夢境。世間的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遷中,人人如此,誰也不能例外。


芸芸眾生終身為愚癡所惑,反而拼命去追求那種不實的歡樂,不知老之將至,疾病會隨時來臨。


為什麼人們不會想到世事無常,依然拼命地追求名利、日日夜夜耽於逸樂?(p29p30p32


 


3.


我們來到人間,都免不了有老、病、死的過程,如果終日渾渾噩噩,耽溺在五欲 (指色、聲、香、味、觸而言)的境界裡,一味地追逐愛欲、享樂,這和無知的禽獸有什麼不同呢?可嘆世人都把這短暫而且不實的現象視作永恆,這就是愚癡的執著(執著於事物而不能超脫)。


世間是一個苦海,是積聚老、病、死的大苦海,愚癡的人們,沉溺在苦海裡而不能自拔,是多麼的可憐呀!(p34~p35


 


4.


生是喜,滅是悲,聚是樂,離是苦。須知「生」乃是苦的本源,這個「生」不外是從愚癡的迷惑而來。(p54


 


5.


人的內心有煩惱妄想的魔;外界有聲色威力的魔。它控制了世間的一切,誰能克服一切的魔難,誰就能進入真實的覺道。(p74


太子端坐在金剛上,一顆寂靜的心,如同湛藍不動的湖水,除了一心祈求出離三界觀察諸法的實相之外,沒有一絲雜念。(p75


這一位大修道者,他具有正確的見解、不屈不撓的精進、無邊的智慧之光,以及平等的慈悲之心,此四寶就是他必定能成就心願的基礎。(p77


忍耐的行持是正法的芽,堅固的志願是正法的根,正確的見解是正法的枝幹,真摯的行為是正法的地,具備這些條件的大樹,一定能夠結出無上正覺的果實。(p78


 


6.


一切眾生,受貪欲的枷鎖束縛,使身心永久受苦。(p78


一切眾生都在六道輪迴的生死大海中輪轉。這六道眾生(地獄、餓鬼、畜牲、修羅、人間、天上)終日過著虛假不實的生活,有善的,也有惡的;有清淨的,也有不清淨的,到了命終,又隨著各自的造作,在六道中受著種種不同的苦或樂的果報。p81


一切眾生要解脫世間生老病死的痛苦,唯有修習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正見:是瞭解除這世間的實相而能心地純潔,不起邪念。


正思維:是分別視察這世間實相。


正語:是不妄語、惡口、兩舌。


正業:是不殺生、偷盜、邪行。


正命:過著合理的經濟生活。


正精進:是努力精勤的修學真理善行。


正念:是正心誠意使精神集中。


正定:是積聚思索修養的深行而一心不亂。(p85


 


7.


眾生之苦,有如烈焰在燃燒,唯一的辦法是澆以清淨水,使他熄滅。(p99


心若清淨,就能不畏一切。(p102


心若不淨,就不能滅除一切苦惱。(p104


 


8.


種種的妄想,就像是一塊打火石,輕輕地一敲,就會引起各種愚癡的黑煙,熾烈燃燒起貪欲與瞋恚的猛火。


這愚癡、貪欲,瞋恚就是三毒的煩惱之火,眾生因為燃起這三毒之火,所以就輪迴在老、病、死的苦惱之中,從此在生生死死的世界中無法解脫出來。


這三毒之火是苦的根源,是以「我」為本。如想滅除這三毒的猛火,必須先要毀除以「我」為本的執著。如能將「我執」根據斷除,三毒的火才會熄滅,輪迴在三界之中的一切苦惱,自然也就沒有了。


厭棄生死的三界火宅,遠離三毒的猛火,進一步還要把心中的三毒烈火完全熄滅,不要沉迷於生死煩惱之中,這才是最關緊要的事。(p106~107


 


9.


凡是我們身體上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一切作用和活動,全都是生死起滅的原因。我們若能深深了解生死,那就不會執著,對一切法事都能生起平等的觀念,因而認識我們自身的真相。這個真相,就是所謂的無常之相。


不過,若想究竟洞悉這無常之相,卻不容易,因為人有意識存在,由意識生出種種欲望。欲望、肉體、心都是生滅的,都不能常住。


如果一個人能夠知道一切色心之法,都是無常、不定、虛假、空幻,那麼就沒有「我」的迷妄,沒有「我所有」的束縛,明白「我」是無常,「我所有」是虛假。既沒有「我」和「我所有」,就不會生苦,就不會受束縛。能夠把握住這一點,就是一個清涼的去處,就是一個解脫的地方。(p110~p111


 


10.


人有主觀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向外攀緣就有客觀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結果就升起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由於心與境相遇合的六識,因此那不如意的煩惱之「我」就升起那老、病、死的循環。貪、瞋、癡的無明,都是源自這個「我」。如同石塊相碰,有時有火花,有時卻沒有,如果石塊不相碰,絕不會生起火花。


離開我執,確實不容易,如果不離開我執,卻是愚癡的、顛倒的、錯誤的。


忘了「我」而只是為了一切眾生,再忘了我及一切眾生而進入不動心的境界,把心擴大與宇宙一體時,那就是「我」進入涅槃之時,這才是人間本來的實相,那個地方才沒有生死。(p112


 


11.


世間是罪惡的淵藪,最可怖畏的是煩惱色欲,如果想戰勝它就必須用誠實忍耐的弓,銳利的智慧之劍,頭戴正思、正念的盔,身披無我的甲冑,才能戰勝五欲,讓身心清淨無垢的生活其中。(p155


 


後記:


作者羅蘭,是否為知名老牌作家並未有詳細介紹與說明,故不得而知,本書係晨星出版公司出版,200010月初版第12刷。


 


2010121日 於新竹竹北)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