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


~了悟生命真相的佛學修行者


 


1.


佛陀出生於印度剎帝利的釋迦族,出家後成就正覺,被稱為「釋迦牟尼」,牟尼是聖者、寂靜、苦修者之義,也就是「釋迦族所出的聖者」的意思。


佛陀告訴世人,一切法雖然有相卻是假相,假相不是實有相,明白這一點就可以不著於相;不著於相,即無煩惱,無煩惱,才得解脫,佛法的真實意義,就是讓人破除執迷,獲得解脫。(p9p11


 


2.


衰老足以敗壞我們的身體,眼前的健壯,難以維持久遠,好比是一瞬間的夢境。世間的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遷中,人人如此,誰也不能例外。


芸芸眾生終身為愚癡所惑,反而拼命去追求那種不實的歡樂,不知老之將至,疾病會隨時來臨。


為什麼人們不會想到世事無常,依然拼命地追求名利、日日夜夜耽於逸樂?(p29p30p32


 


3.


我們來到人間,都免不了有老、病、死的過程,如果終日渾渾噩噩,耽溺在五欲 (指色、聲、香、味、觸而言)的境界裡,一味地追逐愛欲、享樂,這和無知的禽獸有什麼不同呢?可嘆世人都把這短暫而且不實的現象視作永恆,這就是愚癡的執著(執著於事物而不能超脫)。


世間是一個苦海,是積聚老、病、死的大苦海,愚癡的人們,沉溺在苦海裡而不能自拔,是多麼的可憐呀!(p34~p35


 


4.


生是喜,滅是悲,聚是樂,離是苦。須知「生」乃是苦的本源,這個「生」不外是從愚癡的迷惑而來。(p54


 


5.


人的內心有煩惱妄想的魔;外界有聲色威力的魔。它控制了世間的一切,誰能克服一切的魔難,誰就能進入真實的覺道。(p74


太子端坐在金剛上,一顆寂靜的心,如同湛藍不動的湖水,除了一心祈求出離三界觀察諸法的實相之外,沒有一絲雜念。(p75


這一位大修道者,他具有正確的見解、不屈不撓的精進、無邊的智慧之光,以及平等的慈悲之心,此四寶就是他必定能成就心願的基礎。(p77


忍耐的行持是正法的芽,堅固的志願是正法的根,正確的見解是正法的枝幹,真摯的行為是正法的地,具備這些條件的大樹,一定能夠結出無上正覺的果實。(p78


 


6.


一切眾生,受貪欲的枷鎖束縛,使身心永久受苦。(p78


一切眾生都在六道輪迴的生死大海中輪轉。這六道眾生(地獄、餓鬼、畜牲、修羅、人間、天上)終日過著虛假不實的生活,有善的,也有惡的;有清淨的,也有不清淨的,到了命終,又隨著各自的造作,在六道中受著種種不同的苦或樂的果報。p81


一切眾生要解脫世間生老病死的痛苦,唯有修習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正見:是瞭解除這世間的實相而能心地純潔,不起邪念。


正思維:是分別視察這世間實相。


正語:是不妄語、惡口、兩舌。


正業:是不殺生、偷盜、邪行。


正命:過著合理的經濟生活。


正精進:是努力精勤的修學真理善行。


正念:是正心誠意使精神集中。


正定:是積聚思索修養的深行而一心不亂。(p85


 


7.


眾生之苦,有如烈焰在燃燒,唯一的辦法是澆以清淨水,使他熄滅。(p99


心若清淨,就能不畏一切。(p102


心若不淨,就不能滅除一切苦惱。(p104


 


8.


種種的妄想,就像是一塊打火石,輕輕地一敲,就會引起各種愚癡的黑煙,熾烈燃燒起貪欲與瞋恚的猛火。


這愚癡、貪欲,瞋恚就是三毒的煩惱之火,眾生因為燃起這三毒之火,所以就輪迴在老、病、死的苦惱之中,從此在生生死死的世界中無法解脫出來。


這三毒之火是苦的根源,是以「我」為本。如想滅除這三毒的猛火,必須先要毀除以「我」為本的執著。如能將「我執」根據斷除,三毒的火才會熄滅,輪迴在三界之中的一切苦惱,自然也就沒有了。


厭棄生死的三界火宅,遠離三毒的猛火,進一步還要把心中的三毒烈火完全熄滅,不要沉迷於生死煩惱之中,這才是最關緊要的事。(p106~107


 


9.


凡是我們身體上的眼、耳、鼻、舌、身、意等一切作用和活動,全都是生死起滅的原因。我們若能深深了解生死,那就不會執著,對一切法事都能生起平等的觀念,因而認識我們自身的真相。這個真相,就是所謂的無常之相。


不過,若想究竟洞悉這無常之相,卻不容易,因為人有意識存在,由意識生出種種欲望。欲望、肉體、心都是生滅的,都不能常住。


如果一個人能夠知道一切色心之法,都是無常、不定、虛假、空幻,那麼就沒有「我」的迷妄,沒有「我所有」的束縛,明白「我」是無常,「我所有」是虛假。既沒有「我」和「我所有」,就不會生苦,就不會受束縛。能夠把握住這一點,就是一個清涼的去處,就是一個解脫的地方。(p110~p111


 


10.


人有主觀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向外攀緣就有客觀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結果就升起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由於心與境相遇合的六識,因此那不如意的煩惱之「我」就升起那老、病、死的循環。貪、瞋、癡的無明,都是源自這個「我」。如同石塊相碰,有時有火花,有時卻沒有,如果石塊不相碰,絕不會生起火花。


離開我執,確實不容易,如果不離開我執,卻是愚癡的、顛倒的、錯誤的。


忘了「我」而只是為了一切眾生,再忘了我及一切眾生而進入不動心的境界,把心擴大與宇宙一體時,那就是「我」進入涅槃之時,這才是人間本來的實相,那個地方才沒有生死。(p112


 


11.


世間是罪惡的淵藪,最可怖畏的是煩惱色欲,如果想戰勝它就必須用誠實忍耐的弓,銳利的智慧之劍,頭戴正思、正念的盔,身披無我的甲冑,才能戰勝五欲,讓身心清淨無垢的生活其中。(p155


 


後記:


作者羅蘭,是否為知名老牌作家並未有詳細介紹與說明,故不得而知,本書係晨星出版公司出版,200010月初版第12刷。


 


2010121日 於新竹竹北)


Related Posts:

  • 十大危險小吃○十大危險小吃 大紀元時報(2011年4月30日,A1版)報導指出:康健雜誌29日公布了台灣地區最爽口的「10大危險小吃」,其排名及所含熱量情形如下: 1.鹽酥雞:每克3.9卡,即每份150克 ,就有585卡熱量。 2.蔥油餅:每克3.78卡,即每份143克 ,就有541卡熱量。 3.鍋貼:每克3.06卡,即每份246克 ,就有753卡熱量。 4.大腸包小腸:每克2.68卡,即每份217克 ,就有… Read More
  • 三種供養 ○三種供養 花蓮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在其所講述的《無量義經》乙書(p041~042)裡頭,曾經提到:供養,可分為「利供養、敬供養、行供養」三種。 1.利供養:是以花、果等物質來供養。如果沒有錢買花、買香也沒有關係。進入道場最需要的是清淨的氣氛,不要因為沒有錢買花買香,就不敢上寺廟去拜拜,這樣會失去信佛、學佛的機會。 2.敬供養:雖以花、香供佛,若是沒有恭敬心,依然沒有作用。可見敬供養比利供養來得重要。進… Read More
  • 黑木耳的功效黑木耳的功效 友人在mail上提到,黑木耳味道鮮美,含有豐富營養素,可與動物性食物相媲美,是國人普遍的食用菌種之一,不但為一低熱量且含有豐富食用纖維及維生素與多種酵素之高價值產品,女性和一般民眾補充鈣、鐵等營養素的最佳選擇;是以被譽為「素中之葷」,又有「食品阿司匹林」之稱。最後還指出:黑木耳主要具有8大功效,謹分享如下: 1.活血、防止血管硬化,促進血液循環。2.治外傷引起的疼痛,血脈不通,神經麻木、手足抽搐。3.促進排便,改… Read More
  • 十善業 ○十善業 花蓮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在其所講述的《無量義經》乙書(p031~036)裡,曾提到:十善業,即是身三、口四、意三等十善行。亦即是指:不貪、不瞋、不癡、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身三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殺生~除了不殺生外,還要以憐憫的心去愛護生靈。不犯殺業,自然可以培養慈悲的善業。不偷盜~即不義之財不取,應知「少欲為最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是自己的東… Read More
  • 給青少年的十一條準則○給青少年的十一條準則  台北「漢宇國際文化」2007年4月所出版的《軟體世界霸主~微軟》(作者Vincent Ferng)乙書(p230~236)中提到比爾 蓋茲(Bill Gates)在「寫給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的書裡,有一個單子上面列有十一項學生無法在學校裡學到的事情」,曾提出所謂的「給青少年的十一條準則」: 1.適應生活: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適應它。(Life is not fair,get used to…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