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九死一生



 


○九死一生


 


~閱讀「高銘和聖母峰登頂記」


 


1.


喜瑪拉雅山名源於梵文,意為「雪的居所」,藏民稱為「雪山」,喜瑪拉雅山脈平均在海拔6千公尺 以上,擁有507千公尺 以上的高峰,108千公尺 以上的高峰,其中最高峰為聖母峰,同時也是世界最高峰。


聖母峰橫亙在中國大陸和尼泊爾兩國的邊界上,藏民稱為「珠穆朗瑪」,尼泊爾人稱為「娑伽瑪塔」,都是「大地女神」之意。在西藏人及尼泊爾眼中,聖母峰儼如身披白紗的莊嚴女神,永遠手護著他們的家園。西方人原稱其為「第十五號峰」,1852年大英帝國的印度總測量長喬治˙埃佛勒斯,首次測出其高度,才確認其世界第一高峰的地位,此後西方人稱為「埃佛勒斯峰」。


聖母峰是榮耀之山,也是死亡之山。在這裡被奪走生命的登山者,比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都來得多。自1922年至今,因雪崩、滑落、掉入冰河裂隙、酷寒、體力透支、被冰塊落石砸中等原因而致死者,總計超過140人。


 


2.


很多人都以為,既然名列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肯定是鶴立雞群,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一目了然,其實情況完全不是這樣。聖母峰是一座蠻「害羞」的山峰,它藏在群山之中,四面都是8千公尺 上下、比它略矮一點點的參天巨峰,不是站在非常近的距離,根本不可能看得見。(p75


 


3.


登世界級的高山就有這種好處,除了巍峨的山岳可以讓你胸襟為之一開外,還可以碰到不少國登山家。他們的豪情和魄力讓你明白什麼叫真正的勇者,讓你的人生境界在不知不覺中也提昇起來。(p88


 


4.


每個人都有夢想,而我的夢想是登上世界第一高峰。


登山,不是為了要征服一座山,而是要挑戰自我。


爬山就是這麼一回事-愈爬胃口愈大。


人生常常都是這樣:有很事你一直想做卻沒有做,往往經旁人輕輕一推,就會變成事實。(p13


 


5.


爬山並不一定只有上去、下來這樣的事可以做,不同的山有不同的風土、人情、景貌,如果能夠在爬山的同時做做這方面的紀錄,將可以把爬山的活動提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p22


 


6.


在國內登山,頂多兩三天的時間就可以從山腳爬到山頂,一切都可自己掌握,但登世界級的高山,少說也要一、兩個月,除了體力之外,還得要耐力、毅力跟它慢慢磨。(p30


 


7.


有心的人就是有心,沒有心的人就是沒有心。(p48


 


8.


雪巴是蒙古族的一支,係1千多年前從西藏東部移居到尼泊爾,而「雪巴」的漢語,即是「來自東方的民族」之意。因世居高山地區,很能適應高海拔生活。19世紀末以來喜馬拉雅山的勘察或探險都有他們的身影,或當挑夫、僕從、嚮導,角色舉足輕重卻常被忽略,直到1953年雪巴嚮導天辛陪同希拉瑞首登聖母峰,世人才對他們的能耐刮目相看。不過他們總是負責最前緣或最危險的工作,所以死傷也最慘重。自從喜馬拉雅山登山熱以來,他們發了不少財,是尼泊爾境內較富裕的族群。(p60


 


 9.


在得知史考特.費雪和羅拔.霍伊的遭遇後,我不禁想起大登山家梅斯納的話來:「如果一位職業登山家要窮畢生精力向困難挑戰,死亡的危險就相當高,幾乎剛好是5050。一流的登山家,百分之50死在山上,百分之50在床上安享天年。但並不是技術好的登山家就可以活下來,技術不那麼好就會死,差別在於運氣,假使某人準備終生登山,他必須知道,或許他就是屬於那百分之50必死的人」。


p268


 


10.


人們喜歡把登頂成功比喻為「征服」一座山。但我從來沒有過「征服」一座山的欲望,我排除萬難登頂,為的只有一件事情:征服自己的侷限性、征服自己的狹隘與怯懦。現在,矗立在我面前的人生大山,已經夠高、夠險,夠我自己挑戰一輩子。我,沒有什麼好不滿足的了!(p286-287


 


後記:


「九死一生~高銘和聖母峰登頂記」,係大地地理所出版(19974月初版),高銘和口述、梁永安記錄整理。


暑假期間(96.8.24)第一次看完,對於 高 先生(台灣登山界從尼泊爾登頂聖母峰的第1人)從世紀山難中死裡逃生,撿回一命後經過10多次大大小小手術,腳趾及手指全部因凍傷壞死而被切除,鼻子也是挖自己的皮肉再造而成,卻仍然對生命充滿無限期待與樂觀,真的既感動又欽佩。


他在1996510日下午3點左右成功登上標高8,848公尺的世界最高峰聖母峰,然卻在下撤時遇到暴風雪,在沒有氧氣筒、沒有救援及零下40度的情況下渡過一夜,第2天總算獲救了,卻失去所有腳趾及手指。不過他仍然沒有放棄。


就像某企業負責人對他所說的「世界上許多大事是瘋子做出來的。」為了登山,他辭去工作20多年的工程師工作、甚至犧牲掉婚姻,以及他立下攀登聖母峰、中國百岳的調查整理,不是對山瘋狂到極點的「山癡」似乎是做不到的。


前述110係摘自上開書冊中,個人喜歡或喜愛部分,以為紀念是也。


 


20071014,記於新竹竹北)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