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飛龍步道






2010/11/2攝於新埔蓮華山










○飛龍步道





 


談到飛龍登山步道,也許得從新埔三聖宮談起,三聖宮位於新埔五埔里蓮華山半山腰,係以供奉關聖帝君、孚佑帝君(或稱仙公,即著名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及司命帝君(即灶王或稱灶君爺)三聖而聞名;因其主祀關聖帝君,故居民習慣稱之為「關帝廟」。此廟肇建於民國前10年,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座倚連華山,遙望獅頭山,俯瞰鳳山溪的支流霄裡溪,源遠流長,採中國傳統庭園式建築,宏偉燦麗,四周古木參天,香火鼎盛,長久以來即是新埔地區民眾的信仰中心。





 


飛龍步道即依蓮華山地勢自然而成,狀如一尾靈活靈現的飛龍,似有「飛龍在天」之寓意,步道蜿蜿蜒蜒,沿途林木茂密,是郊遊、踏青、健行的好所在。步道(龍尾)入口位於三聖宮崇聖亭左側,沿著石階緩緩前行,過一小小溪橋右彎數十公尺後,即向左緩坡而上,步道緊鄰山崖前進,有部分路段是已幾近腐朽的枕木鋪設,有部分則是自然的泥土路,林蔭夾道,蟲鳴鳥啼,夏日更有蟬聲相迎,走起來感覺微喘、舒服暢快。





 


約是2010年年初鎮公所已發包將前述步道改建為走起來舒適卻醜醜的人造岩石階梯步道,僅最後有一小段仍然維持是原始泥土步道,如此約須走個20分鐘左右,即可上到「休息區」,那是一處寬廣的平台,有各種的體能、運動器材,或是盪鞦韆等,此次來訪還發現新建造涼亭,以及擺置石製座椅等,另沿路都有很清楚的標示牌,看來更讓人感到貼心。





 





以前來訪時,在休息平台附近還可以看到有善心人士,在低矮的小樹周圍掛著小小木板,上頭寫著引人深思、充滿生活智慧的客家諺語,仔細思索覺得挺有意思的,目前則因書寫的木板,因日曬雨淋而腐敗不復見,依稀記得以往曾抄寫數句,謹摘錄於下以供參考:





 




1.使口,不如自走。





2.好田地,不如好子弟。





3.貧窮多快樂,富貴多煩惱。





4.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5.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6.隔夜菜,毒過蛇。





7.豬肚面,時時變。





8.食酒望醉,讀書望貴。





9.知理不怨人,怨人不知理。





10.雨後送傘,假好心。





 


由此休息區如往右側可以緩坡而下,最後接上竹118縣道。往左則是一般的健行路段,下方鄰近山崖的又稱相思林步道,稍右上方的步道則是走在屬於廢棄的陸軍軍事訓練場內。在林木掩映下有爬牆、獨木橋、木樁、爬竿等等各種訓練設施,很容易讓人憶起昔時阿兵哥年代,諸如500公尺障礙的現場激烈狀況。然而,如今已然廢棄了,成為附近民眾健行、散步的襯景,彷彿你老逐漸淡去的軍旅生涯的一些記憶,最後不得不走向被遺忘的命運罷。





 


步道上有相思樹、油加利樹及高聳不知名的樹木,沿途大抵都是新竹地區著名的紅土,經過不斷的腳印的踩踏,有時變得光滑而明亮。兩條步道在中途有幾處相連接的地方,表示你可以隨自身喜好選擇走哪一邊,不過最後步道是合而為一的。那裡還可以看到面積廣大的阿兵哥手榴彈實彈射擊練習的模擬迷彩窗口,及地形地物識別訓練場地,散佈在及膝的綠草間,以及似是營區的建築物,雖然四周圍牆的鐵蒺蔾仍然堅守著崗位,惟已人去樓空、閒置一隅矣。





 





步道匯合沿著軍營建築物外牆而行,離開營區建築約10來分鐘左右,可以看到標示右側往採茶古道及載熙古道,直行則接回三聖宮(龍首)。今日敢情心血來潮,循著右側路徑而行,走了5分鐘即看到左下往「巨楓神木15分」的標示,此似即是所稱的採茶古道,有些路段是偌大的鵝卵石所砌成,不難想像早年勤儉的客家鄉親雙肩挑著一擔擔茶葉或農作成果,走在崎嶇坡陡石頭路上的艱辛狀。一路緩下約10分鐘,已可看到住家及竹筍林與菜園,在一處標示為「旺旺池」的已乾涸的小池子附近,終於看到一株高聳約有百年的楓香巨木,即是所稱的「巨楓神木」。








 


往回走到剛剛下切處續往前行,又走了約5分鐘看到左下往「飛龍池」字樣的標示,緩下穿梭在林木之間,10幾分鐘,終於看到了大大的一口湖,就是所謂的飛龍池了,靜靜地躺臥在山腳下,微風吹來,漾起一陣陣的波紋。這池應即是山腳下農田灌溉的水源了。





 


飛龍池邊有視野不錯觀景台,以及道路設施,看來停車亦頗為方便,想必假日會有很多健行、運動的人潮,不過自己卻是頭一遭從飛龍步道走到飛龍池。飛龍池一旁有一標示著「飛龍池步道」,其實應即是前面所提的載熙古道,一路緩坡而上的鵝卵石步道,走著走著已是一身大汗,鵝卵石結束後右行有小段水泥路段,不久即接上適才下切往飛龍池的步道,繼續前行,右接回採茶古道,約10幾分鐘即與飛龍步道會合。








 


以往來訪時,總是從龍尾往上走一圈飛龍步道,再回到三聖宮,此番算是第一遭走採茶古道及載熙古道,感覺蠻新鮮的。只是發現此一登山步道,在標示上仍稍嫌不足及零亂,例如,整體而言的主步道,即是以飛龍登山步道為主,以採茶古道及載熙古道為輔,然而其中卻又出現相思林步道、飛龍池步道等的名稱,網路上更有稱其為蓮華山古道者,著實讓人眼花撩亂;另外楓香巨木及飛龍池等景點的標示,都不是地方主管單位所為,而是一些登山社團熱心卻粗略的標示,對於初次來訪的遊客,恐造成誤導或不清楚,允宜加以改善。





 


當走了一圈的登山步道後,回到三聖宮參觀,是一位處半山腰的寧謐清淨地,山腳下是潺湲流動的霄裡溪的淺淺流水,放眼看去,是綠色盈然的田野,以及田間樸拙的農家,以及遠處急行而過的車輛,還有遠處海拔稍低卻呈現一片綠意的山巒。





 


在其主殿右側是為普陀巖,手持淨瓶的觀世音菩薩,一臉慈悲地俯視著芸芸眾生,兩側寫著這樣的一句話:





 


楊枝一滴真甘露,





散作山河大地春。





 


而菩薩塑像的下方則有許願池及九龍池。另者香客大樓的二十四孝堂,係以民眾所熟知的孝感動天、黃香打虎救父等24個孝道故事,於長長的牆壁上,製作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浮雕,並於下方作一簡短介紹,觀賞之後給人印象深刻。





 


201231日,新竹竹北)


 










 








 


 


 



 


 


 


Related Posts:

  • 飛鳳山手札2 飛鳳山手札2  1.近2、3年來,因應地球暖化國際上節能減碳活動,國內也風行起早年騎腳踏車的運動,每到假日,不論郊野或鄉村,人手一部小折,把郊外妝點得充滿年輕、活力、歡樂的氣息。大約是2008年年底的一個假日,我從2800M 土石自然步道登頂飛鳳山後,從1800M 步道下山,在中途卻遇到一位年輕的朋友「扛」著車上山,起初有些訝異,1800M 步道雖然路程不會很遠,卻是屬於陡坡而上,走路都氣喘如牛了,不消說是扛著一部… Read More
  • 鳳崎落日步道鳳崎落日步道 1.鳳崎步道,又稱為鳳崎落日步道,或是鳳崎落日觀景步道,主要似乎是取其可以遠眺竹北地區著名的「鳳崎落日」而來。是附近居民清晨或傍晚時分,攜家帶眷健行、休閒的好去處,也是個人經常走訪的所在。 只是2年多前的2007年9月底,我參加了新竹市登山協會42週年會慶的大健行活動,即是從天德堂走到蓮花寺,可當時還未看到「鳳崎落日步道」的資料及牌示,此可參考拙文<天德堂縱走蓮花寺-記「新竹市登山協會42週年會慶」大健行>(載於… Read More
  • 九芎湖手札○九芎湖手札 1.記得打從民國80幾年間開始罷,就由原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所屬的水土保持局(精省後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投入大筆經費,並精心規劃推動的照門休閒農業富麗農村建設,規劃了九芎湖及箭竹窩,兩處比鄰的休閒區及客家米食村,因此,每到假日總是吸引了無數遠來的遊客。 然而,一樣屬於照門休閒農業富麗農村範圍,可每每來訪時,總是習慣往九芎湖方向走,不管是走步道,或是逛小吃,或是欣賞花卉。至於箭竹窩米食村,則總是偶爾才會走那麼一遭,久… Read More
  • 北得拉曼神木之旅 ○北得拉曼神木之旅 時間:2009.4.12(日)社團:新竹市露營協會領隊:陳木全總幹事隊員:邱理事長等8名,合計9人 這一天,4月12日 (日)上午8點半許我們搭乘的邱理事長9人座車,已經由內灣、尖石抵達水田林道支線的北得拉曼神木群步道登山口,剛剛在林道上看到2部20人座中巴,因車子進不來,3、40位山友浩浩蕩蕩漫步在林道上蔚為奇觀,後來得悉是台北縣泰山登山社的山友群。而我們的小車子則是得天獨厚的直接開到登山口,… Read More
  • 十八尖山賞花月 ○十八尖山賞花月 1.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杜鵑花開在小溪畔多美麗啊像村家的小姑娘像村家的小姑娘………… 這是每到春來,你我都會隨口哼唱起來的昔日懷念歌曲「杜鵑花」的第一段,相信你也會喜歡。當然,如許的三月時候,「十八尖山賞花月」已然開鑼,如果你來十八尖山,也許你也可以如此這般地哼唱著:淡淡的三月天…… 2.於是,每年,當淡淡的暮春三月裡,杜鵑花族們在山坡上、在小溪邊,以著美麗、婀娜、嬌艷、多姿的身… Read More

1 則留言:

  1. 讚!讚!讚喔!感謝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