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淺草觀音

 ○淺草觀音 在大學念研究所的小犬奕翔,利用暑假期間,偕友人去了一趟日本東京五日遊。為了幫他節省費用,我們都再三提醒他,出門在外,安全最重要,只要玩得高興就好,不必買什麼東西回來。 後來,他給我們每人帶了一只淺草觀音寺的平安符,小巧、精緻而可愛,上頭寫著:「淺草觀音御守護」字樣。 據資料顯示:淺草觀音寺的正式名稱,為金龍山淺草寺,也是日本聖觀音宗的總本山。起源於西元628年,因當地漁夫捕魚時撈獲一尊黃金觀音菩薩像,人們咸認是觀音顯靈,於是將其加以供奉,後來又建廟供奉,相傳此觀音乃是金龍化身,是以寺方每年都會舉行「金龍金舞」慶典來加以慶祝。 位於東京淺草二丁目,鬧中取靜的淺草觀音寺,是東京最古老的寺廟,除了較知名的「雷門」(風雷神門)、寶藏門、五重塔及淺草神社外,還有著名的「淺草觀音百籤」(即一百首籤詩),其中的第一首籤王,號稱是上上籤的「第一大吉」,其籤詩內容為: 七寶浮圖塔,高峰頂上安;眾人皆仰望,莫作等閑看。 (2011年9月30日...

好所在

 ○好所在 翻閱著名的經典雜誌,發現有善心人士,呼籲著你我一起疼惜咱們居住的地球~珍惜這個好所在,還引了這樣的一句話語說: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這裡是萬物共生息的好所在;珍貴的地球資源,不該肆意攫取,應由所有生命共享。 而在即將出了竹東熱鬧街市,通往觀霧方向的路旁,我發現了一家似是典型客家菜餚的「好所在」餐館,整個建築物,從外觀上看來,充滿古色古香味道,極為典雅、樸拙,有趣的招牌「好所在」,就掛在精心設計的有著旋轉效果的紅紅磚柱上。 的確,「好所在」的寶島,需要你我的共同呵護,才能繼續保有四季如春的生活環境,也才能留給後代子孫一片安樂淨土。「好所在」的餐飲,更需要你我的光臨惠顧,才能提供好口味與好風味的菜餚,也才能細水長流的持久經營。 (2011年9月30日...

殷殷的守護

 ○殷殷的守護 多年以來,走過台灣地區很多的高山,以及郊山、中級山,親身體驗「以有限腳力,走無限山水」的理念。可是似乎還不曾看到過地藏王菩薩及土地公,雙雙慈悲殷勤地在登山口,護衛著來來往往的遊客與登山客的畫面。 為期五天五夜的雪山西稜縱走,如果是採逆走方式,第一天清晨,當你在台中東勢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小雪山遊客中心前廣場整裝完妥,準備重裝開拔進入二三○林道之前,你當會發現一旁地藏王菩薩及土地公,正殷殷的護送你們啟程,彷彿對著你說道:「諸佛菩薩庇佑,一路平安順利!」當然,如果你是傳統式順走雪山西稜,從遠遠的武陵農場起登,經雪山東峰、雪山主峰、火石山、頭鷹山、大雪山、中雪山一路而來,最後一天,當你走過處處坍塌又漫長的二三○林道,地藏王菩薩及土地公,即在林道盡口處迎接你的平安歸返。 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大願,為的就是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而土地公「福臨世上千行業,德庇人間百姓家」的胸襟,亦是無時無刻、無所不在地守護著每一子民。 (2011年9月30日...

不一樣的收穫

 ○不一樣的收穫 2010年7月趁著難得的暑假期間偶然的因緣際會有了第4度走訪玉山主峰的機會 也因有講義相偕同行讓這一趟東北亞最高峰的挑戰3952M之旅充滿著不一樣的喜悅不一樣的感受不一樣的收獲 是的~心清如玉義重如山 是的~講義陪你到天涯海角(2011年9月27日 ,新竹竹北)&nb...

道德經 下卷(4)

 ○道德經 下卷(4) *不病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責,故去彼取此。 *天網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矣!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司殺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

道德經 下卷(3)

 ○道德經 下卷(3) *為下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而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而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蓄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道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無難章第六十三 為無...

道德經 下卷(2)

 ○道德經 下卷(2) *尊貴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守母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歿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大道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

道德經 下卷(1)

 ○道德經 下卷(1) *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直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沖和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