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淺草觀音



 


○淺草觀音





 





在大學念研究所的小犬奕翔,利用暑假期間,偕友人去了一趟日本東京五日遊。為了幫他節省費用,我們都再三提醒他,出門在外,安全最重要,只要玩得高興就好,不必買什麼東西回來。





 





後來,他給我們每人帶了一只淺草觀音寺的平安符,小巧、精緻而可愛,上頭寫著:「淺草觀音御守護」字樣。





 


據資料顯示:淺草觀音寺的正式名稱,為金龍山淺草寺,也是日本聖觀音宗的總本山。起源於西元628年,因當地漁夫捕魚時撈獲一尊黃金觀音菩薩像,人們咸認是觀音顯靈,於是將其加以供奉,後來又建廟供奉,相傳此觀音乃是金龍化身,是以寺方每年都會舉行「金龍金舞」慶典來加以慶祝。





 


位於東京淺草二丁目鬧中取靜的淺草觀音寺,是東京最古老的寺廟除了較知名的「雷門」(風雷神門)、寶藏門、五重塔及淺草神社外,還有著名的「淺草觀音百籤」(即一百首籤詩),其中的第一首籤王,號稱是上上籤的「第一大吉」,其籤詩內容為:





 





七寶浮圖塔,





高峰頂上安;





眾人皆仰望,





莫作等閑看。





 





2011930日 ,新竹竹北


    文字部分發表於201237日,台灣新生報「空大專版」





好所在



 


○好所在





 


翻閱著名的經典雜誌,發現有善心人士,呼籲著你我一起疼惜咱們居住的地球~珍惜這個好所在,還引了這樣的一句話語說: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這裡是萬物共生息的好所在;





珍貴的地球資源,不該肆意攫取,應由所有生命共享。





 


而在即將出了竹東熱鬧街市,通往觀霧方向的路旁,我發現了一家似是典型客家菜餚的「好所在」餐館,整個建築物,從外觀上看來,充滿古色古香味道,極為典雅、樸拙,有趣的招牌「好所在」,就掛在精心設計的有著旋轉效果的紅紅磚柱上。





 


的確,「好所在」的寶島,需要你我的共同呵護,才能繼續保有四季如春的生活環境,也才能留給後代子孫一片安樂淨土。








「好所在」的餐飲,更需要你我的光臨惠顧,才能提供好口味與好風味的菜餚,也才能細水長流的持久經營。





 


2011930日 ,新竹竹北)





殷殷的守護



 


○殷殷的守護





 


多年以來,走過台灣地區很多的高山,以及郊山、中級山,親身體驗「以有限腳力,走無限山水」的理念。可是似乎還不曾看到過地藏王菩薩及土地公,雙雙慈悲殷勤地在登山口,護衛著來來往往的遊客與登山客的畫面。





 


為期五天五夜的雪山西稜縱走,如果是採逆走方式,第一天清晨,當你在台中東勢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小雪山遊客中心前廣場整裝完妥,準備重裝開拔進入二三○林道之前,你當會發現一旁地藏王菩薩及土地公,正殷殷的護送你們啟程,彷彿對著你說道:「諸佛菩薩庇佑,一路平安順利!」








當然,如果你是傳統式順走雪山西稜,從遠遠的武陵農場起登,經雪山東峰、雪山主峰、火石山、頭鷹山、大雪山、中雪山一路而來,最後一天,當你走過處處坍塌又漫長的二三○林道,地藏王菩薩及土地公,即在林道盡口處迎接你的平安歸返。





 


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大願,為的就是救拔一切罪苦六道眾生;而土地公「福臨世上千行業,德庇人間百姓家」的胸襟,亦是無時無刻、無所不在地守護著每一子民。





 


2011930日 ,新竹竹北)

 


 





不一樣的收穫



 


○不一樣的收穫





 





20107





趁著難得的暑假期間





偶然的因緣際會





有了第4度走訪玉山主峰的機會





 





也因有講義相偕同行





讓這一趟東北亞最高峰的





挑戰3952M之旅





充滿著





不一樣的喜悅





不一樣的感受





不一樣的收獲





 





是的~





心清如玉





義重如山


 





是的~





講義陪你到
























2011927日 ,新竹竹北)





 





道德經 下卷(4)



 


○道德經 下卷(4)





 





*不病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





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責,故去彼取此。





 





*天網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下所惡,孰知其故?





是以聖人,猶難之矣!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司殺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若使民常畏,死。





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





孰敢常有司殺者,殺?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手者矣。





 





*貴生章第七十五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柔弱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拱。





堅強居下,柔弱居上。





 





*天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不欲見賢也。





 





*水德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過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





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不知,天下莫能行。





故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左契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不徙章第八十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車,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不積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取材自台北新店「菩提觀音寺」所編印《道德經、常清靜經淺說》





道德經 下卷(3)



 


○道德經 下卷(3)





 





*為下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





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





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而取小國。





小國以下大國,而取大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不過欲兼蓄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道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無難章第六十三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其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輔物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判,其微易散。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幾於成而敗之。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玄德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以智治國,國之賊。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楷式。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於大順。





 





*江海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三寶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細。





我有三寶,寶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其大。





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不爭章第六十八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戰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用兵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則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懷玉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取材自台北新店「菩提觀音寺」所編印《道德經、常清靜經淺說》





道德經 下卷(2)



 


○道德經 下卷(2)





 





*尊貴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守母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歿身不殆。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用其光,復歸其明。





無遺身殃,是謂習常。





 





*大道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捷徑。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貨財有餘。





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善建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





修之於國,其德乃豐;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含德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骨肉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道貴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兌,閉其門。





挫其銳,解其紛。





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故為天下貴。





 





*治國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貪。民多利器,國家滋昏。民多技巧,奇物滋多。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我無情而民自清。」





 





*察政章第五十八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耶?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民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長生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嗇。





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





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世之道。





 





*治大國章第六十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民。





非其神不傷民,聖人亦不傷民。





夫惟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取材自台北新店「菩提觀音寺」所編印《道德經、常清靜經淺說》





道德經 下卷(1)



 




○道德經 下卷(1)





 





*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直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貸且成。





 





*沖和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





吾將以為教父。





 





*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知止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清靜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納。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知足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道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





不窺牖,見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日損章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德善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無亦信之,德信矣。





聖人之在天下,怵怵焉,為天下渾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生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兵甲。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取材自台北新店「菩提觀音寺」所編印《道德經、常清靜經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