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道德經 下卷(4)



 


○道德經 下卷(4)





 





*不病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





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責,故去彼取此。





 





*天網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下所惡,孰知其故?





是以聖人,猶難之矣!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司殺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若使民常畏,死。





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





孰敢常有司殺者,殺?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手者矣。





 





*貴生章第七十五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柔弱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拱。





堅強居下,柔弱居上。





 





*天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不欲見賢也。





 





*水德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過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





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不知,天下莫能行。





故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正言若反。





 





*左契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不徙章第八十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車,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不積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取材自台北新店「菩提觀音寺」所編印《道德經、常清靜經淺說》





Related Posts:

  • 道德經 下卷(2) ○道德經 下卷(2) *尊貴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守母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歿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 Read More
  • 道德經 下卷(1) ○道德經 下卷(1) *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直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沖和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 Read More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 Read More
  • 道德經 下卷(4) ○道德經 下卷(4) *不病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責,故去彼取此。 *天網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矣!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 Read More
  • 道德經 下卷(3) ○道德經 下卷(3) *為下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而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而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蓄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道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