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道德經 下卷(3)



 


○道德經 下卷(3)





 





*為下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





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





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而取小國。





小國以下大國,而取大國。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不過欲兼蓄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道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無難章第六十三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其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輔物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判,其微易散。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民之從事,常幾於成而敗之。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玄德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以智治國,國之賊。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楷式。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於大順。





 





*江海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三寶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細。





我有三寶,寶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其大。





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不爭章第六十八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戰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用兵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執無兵。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則幾喪吾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懷玉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取材自台北新店「菩提觀音寺」所編印《道德經、常清靜經淺說》





Related Posts:

  • 三皈依○三皈依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取材自「中華印經協會」所編印《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四合訂本) … Read More
  • 法華偈 ○法華偈 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義廣含藏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潤口內醍醐滴滴涼假饒造罪過山岳不須妙法兩三行 ~取材自「中華印經協會」所編印《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四合訂本) … Read More
  • 福田衣咒 ○福田衣咒 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披。 ~取材自花蓮慈濟功德會證嚴法師所講述《佛門大孝地藏經》乙書(p361)。 … Read More
  • 中台四箴行 ○中台四箴行 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 ~取材自「財團法人中台山佛教基金會」所編印《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合輯) … Read More
  • 懺悔偈○懺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取材自「妙法堂」所編印《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