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太上感應篇(1)



 


○太上感應篇(1)







 





*明義章第一





 





太上曰: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示警章第二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鑑察章第三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輙上詣天曹,言人罪過。





月晦之日,竈神亦然。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





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積善章第四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積德累功,慈心於物;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





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不衒己長;





遏惡揚善,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受寵若驚;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善報章第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眾神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





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取材自台北「揚善雜誌社」所編印《太上感應篇》





Related Posts:

  • 道德經 下卷(1) ○道德經 下卷(1) *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直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沖和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 Read More
  • 道德經 下卷(2) ○道德經 下卷(2) *尊貴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守母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歿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 Read More
  • 道德經 下卷(3) ○道德經 下卷(3) *為下章第六十一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而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而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蓄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道奧章第六十二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 Read More
  • 道德經 上卷(4) ○道德經 上卷(4) *貴左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知止章第三十二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 Read More
  • 道德經 上卷(3) ○道德經 上卷(3) *從道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抱一章第二十二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