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登山路條適可而止





 


○登山路條適可而止




 




最近媒體一再報導指出,有山友反映登山路條(標)氾濫成災,幾乎淹沒每一個小小山頭,甚至勒住小樹脖頸,不但影響樹木成長,更破壞山林清淨環境,影響視野觀瞻。是以渠等人士大聲疾呼,要求愛山的登山客,到山上的時候,不要再「四處留情」,走到哪裡綁到哪裡,以還給山林本來清淨的面目。




 




個人以為,不管是面對高山、中級山,登山路條,仍然有其必要性,問題在於紮綁者的心態,究竟是基於路線標示之用?或是輸人不輸陣,想要為所屬的登山社團搞宣傳、打知名度?以下為綁登山路條時,宜考量、斟酌的幾個原則:




 




一、視需要性而為:




經常行走在山上的人,一定有此經驗,除了像走自家廚房般的郊山外,即使曾走過的山徑,仍然可能路徑變動,或記憶模糊,此時如果有路條可依循,就像是循著前輩山友的足跡前進,即可避免迷路的危險,到達目的地。




就以年初大學生獨攀迷路,最後發生不幸山難的南投白姑大山為例,那是我曾經走訪過的百岳之一,然而,第二次也曾在剛剛進入登山口不久的水管路段發生走錯路情形,最後也是回頭找到路條,才解除迷路危機。所以,路條宜視實際需要性為之,並且適可而止。




 




二、不搞自我宣傳:




路條的綁與不綁,其抉擇的主要關鍵點,應不在於搞自我宣傳,才能讓其發揮預期的最大功效,並保持山林環境的乾淨、美好。




 




三、路條的附加價值:




號稱老山猴的台北林口登山會知名嚮導周業鎮,三年前當他領軍以114天完登百岳後,他們印製了乙批的「平安路標」,上頭除了寫著「97.9.26伊澤山首登98.1.17北大武山完登」外,還標示著諸如:內政部消防署、空中勤務總隊的電話、急難手機直撥號碼、國家搜救中心免付費電話,以及無線電緊急救難頻率等,讓我們發現此時的路條,已經不單純是路條而已,而是兼具了讓人感到貼心與溫馨的附加價值。




 




四、回程宜盡可能拆除:




上山時,因避免回程迷路所綁上的路條,回程時,宜盡可能加以拆除、攜回,以免浪費,並利重複使用,也可因此讓山林回復原貌,不至於因為走訪的人多,就沿途綁滿了五花八門、花花綠綠的各家登山社團路條。




 




五、預留植物生長空間:




另外,路條紮綁時,宜預留一定伸縮範圍,而不是為防脫落,緊勒住樹枝或樹幹頸項,以讓植物有自由生長的空間。




 




總之,登山客在愛山、登山之際,如能秉持以上所提數項綁路條原則,則當我們漫步於舒爽的林木之間,定能兼顧自身的運動、健行、養身、安全,以及善盡一份保護大自然山林的責任。




 




( 2011年9月6寫於新竹竹北)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