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

道德經 下卷(1)



 




○道德經 下卷(1)





 





*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直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貸且成。





 





*沖和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





吾將以為教父。





 





*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知止章第四十四





 





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清靜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納。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知足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道章第四十七





 





不出戶,知天下。





不窺牖,見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日損章第四十八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德善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無亦信之,德信矣。





聖人之在天下,怵怵焉,為天下渾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生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兵甲。





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取材自台北新店「菩提觀音寺」所編印《道德經、常清靜經淺說》





Related Posts: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3)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意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思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 Read More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2)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 Read More
  • 道德經 下卷(4) ○道德經 下卷(4) *不病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 *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無狹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責,故去彼取此。 *天網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矣!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 Read More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1)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 Read More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4)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4)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福智無比…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