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3)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3)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意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思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





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遶。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於燃登佛前。得值八萬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





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





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即不予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





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福德多。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





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取材自「財團法人中台山佛教基金會」所編印《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合輯)





Related Posts:

  • 禮佛功德 ○禮佛功德 《業報差別經》云:禮佛一拜,從其膝下,至金剛際,一塵一轉輪王位,獲十種功德: 一、得妙色身。二、出言人信。三、處眾無畏。四、佛所護念。五、具大威儀。六、眾人親附。七、諸天愛敬。八、具大福德。九、命終往生。十、速證涅槃。 四明尊者云:禮佛時,深知佛體不離我心,同一覺源,圓照諸法。諸佛悟,起同體悲;眾生迷,強受諸幻。悲苦相對,感應斯成。一身遍至諸佛之前,一拜普消無邊之罪。 ~取材自「財團… Read More
  • 烝沙 ○烝沙 烝沙擬作飯,臨渴始掘井。用力磨碌磚,那堪將作鏡。佛說元平等,總有真如性。但自審思量,不用閒爭競。                        ~寒山大意:學佛求悟,要在心靈的感悟上下功夫,… Read More
  • 佛說四十二章經(1) ○佛說四十二章經(1) *經序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第一章  出家證果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次為… Read More
  • 佛說四十二章經(2) ○佛說四十二章經(2) *第六章  忍惡無瞋 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撓亂者,汝自禁息,當無瞋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  *第七章  惡還本身 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對曰:歸矣。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為惡。  *第八章&nb… Read More
  • 佛說四十二章經(3) ○佛說四十二章經(3) *第十一章  施飯轉勝 佛言: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第十二章  舉難勸修 佛言:人…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