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白石山

白石山


 


印象中桃園大溪附近有多條古道,當國人漸漸注重休閒、健身後,在地方政府及鄉鎮公所的用心整理下,成了鄉民健身、健行的好去處,久而久之,聲名不斷遠播,連其他各縣市的民眾也往往不遠千里的來走走。例如我們今日計畫走訪的白石山步道即是其中之一。


 


有一天在飛鳳山上巧遇劉大哥,據其告知將邀幾位朋友823日 去走大溪白石山步道,待回家查了查近日行程,隔天就回了電話,確定可以加入行列。不過從網路上訊息了解,白石山如果能與打鐵寮古道及百吉林蔭步道(即石龜坑古道)連起來走,當更能過足一氣呵成的癮喔。


 


這天一早5點半許,天剛濛濛亮起我就來到新埔監理所往竹東方向的寶石橋附近,與劉大哥及甘、林兩兄會合後,共乘一部車子上了台3線向著桃園大溪方向而來。路上並在關西買了口味、口感均頗佳的客家菜包當作早點,有同伴一連吃了兩個,還口齒留香的大呼過癮。


 


還不到一個小時,我們就來到了大溪,車子上了台7線,剛通過「白石隧道」,即循著左側「百吉林蔭步道」的指示牌轉入一條袖珍的產業道路,車行大約10分鐘,即將抵達登山口,停妥車後,簡單的小北背包上了肩,約640分進入了登山口,就展開了我們今日的白石山步道之旅。


 


剛剛還未進登山口之前的34分鐘,路過一處似是網路上山友稱之為「白石埤」的埤塘,盈盈的水映著清晨淡淡的藍天白雲,看起來美麗極了;有趣的是像是地主立的一個牌子,上頭寫著:「亂丟垃圾者是豬狗」。可想而知,有些欠缺公德心的人,無視於此處的山水美景,而隨意丟棄廢棄物。


 


這讓我突然憶起以往曾在哪裡也看到過類似的話,不過他們是寫著:「在此倒垃圾者全家死光光」。顯然是在忍氣吞聲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有一天終於忍無可忍了,所以出此狠毒的下策罷。


 


林蔭下的步道,蜿蜒地前進著,只是有些微的緩坡而上,讓我們很快的就急喘著氣,接著有些的冒汗了。看到有一大段的路是好心山友在巨石上鑿出的小洞,剛好可以一步一步地踩著往上前行,而不用擔心會滑跤,感覺很是貼心。


 


前進間看到有山友懸掛著的兩句話,好熟悉的話語,我想起來了,那是我曾二度走訪埔里中台禪寺及普台中小學時,曾聽聞過的創辦人惟覺老和尚所立下的傳教宗旨,也是普台中小學的共同校訓:


 


對上以敬,


對下以慈;


對人以和,


對事以真。


 


大約走了半個多小時,稜線上出現的盡是類似著名的三峽五寮尖的巨大岩石及石壁,不久並有著就地取材草創的簡便休憩木頭座椅及泡茶用寶特瓶水罐、收納箱等,倒真個會享受生活;我們未停留而繼續前行。


 


發現一旁有將「白石山」比之為「透天別墅」的打油詩寫道:


 


白石岩裡步履盈,林樹滿山飛鳥健;


安詳靜謐此處佳,養性怡心享晚年。


 


另外還有似是署名「林大師」者所寫的以「望春風」曲調唱和的「爬山歌」如是說,有機會邊走步道邊哼唱哼唱罷: 


 


爬山的人身健康,心情真輕鬆;


囝仔少年老阿伯,大家來作伙;


隨緣千里來相逢,請您入來坐;


透天別墅是咱的,一日無事樂逍遙。


 


緊接著所走的仍然是稜線之上,仍然是走在巨大的岩石之上,大約再往前10幾分鐘,已到了白石山的最高點,我們就在此休息擦擦汗、吃吃東西,此地標高約為625M ,可惜沒有三角基點,只看到石壁有著大大的「白石山」3個字。不過,還不到7點半的此際,卻有涼風陣陣吹來,感覺挺輕鬆、舒服。


 


此處視野極佳,可以看到山腳下似是大溪鎮的民家一排排、一簇簇的,也可以看到石門水庫壩底的藍色水流,我們還看到印象中台3線上的「崁津大橋」,甚至是大漢溪下游兩岸在翠綠山色簇擁下的鄉下住家。


 


745分左右開始下山,走了幾分鐘看到一旁出現一個像是座位般的巨大石頭,裡頭又有積水,有人稱其為「帝王座椅」,真的有幾分神似。不久看到左下往「白石山腳」的指示牌,此即一般山友所說有「小黃山」之稱的路段。在這段差不多20分鐘左右的路程,右側是山林斜坡,左側則是高聳的石壁,其上頭即是適才我們走過的白石山頂及之前的大段稜線,穿梭在樹林及岩壁間,不時可以看到奇形怪狀的石頭及長相奇特的樹木,有巨大如眼的石洞、大大小小像是地殼發生變動前的海蝕痕跡;還有樹木以著粗壯的根部攀附在岩石之上而生活著的奇蹟似的鏡頭,真的讓人嘆為觀止。彷彿就是我於20097月間小遊大陸黃山時,所目睹該地奇石妙景的縮小版一般。


 


8點零5分許,看到「左上往白石山、右下往樟樹區」的標示,我們取右下續行,緩坡而下的山林步道,走起來輕鬆愉快,不久看到兩旁有著蠻多的粗壯樟樹,其下方則漫生著多株的山蕉樹,偶爾還可以看到不是長得很好的山蕉果子,不過劉大哥特別叮嚀此蕉不能食用,否則有中毒之虞。


 


走了20分鐘左右,過了一道木板橋,橋下是穿梭於大大小小石塊間的流水,接下來便是沿溪而行,遂有潺潺的水流聲和著蟬鳴一路陪著我們緩緩前進。走了不到10分鐘,我們將要左轉跨過溪谷,此時同伴甘大哥則拿出大包當紅的紅麴餅乾分享大家,我們則一邊吃一邊餵魚,有小魚及蝦子都過來搶食,停留約10分鐘後續行。


 


幾分鐘後劉大哥引領我們參觀一處其取名約「不倒翁」的奇石,那是由兩塊一大一小偌大的石頭堆疊而成的,看起來有些要坍倒下來,卻始終站立著,所以稱其為不倒翁,也有人說酷似前述大陸黃山的「飛來石」。


 


接著我們來到著名的「糯米拱橋」,據悉此橋興建於日據時代的大正15年間(1926),是一座糯米橋,名為「東興橋」,是鄰近保持最完整的一座古橋,雙拱石砌橋,也是「打鐵寮古道」附近3座古橋中不曾整修且仍保存良好的糯米古橋。此橋為雙孔石橋,據說當時是在缺乏水泥原料的情況之下,先人用紅磚、石塊加上糯米增加黏度,堆砌而成的拱橋,是以又稱為糯米橋。


 


我們在糯米橋小休,看著年邁的雙孔糯米橋,橋身長滿了深綠的青苔,像是寫滿一身過往的歲月痕跡與故事一般,可是它卻仍硬朗地站立著,而橋下的流水,細細涓涓地,更像是要把屬於雙孔糯米橋的歷史不快與記憶掏洗掉似的。


 


待我們續行回到停車處,已近940分矣,時間還早得很,而我們已完成了白石山步道之行。此時遇到有山友才剛到達準備上路呢!


 


2010830日 寫於新竹竹北)


Related Posts:

  • 東埔山 ○東埔山 建國百年光輝十月十日的前兩天,也就是十月八日(星期六),因大意疏忽未預先購得高鐵車票,故一大早從新竹開車趕到台中烏日站,再搭乘接駁車,前往水里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出席「登峰造極百年風華2011年登山研討會」;傍晚時分與從新竹專程趕來的山岳會總幹事阿信等人會合,於玉管處籃球場參加「台灣99國家公園登峰造極大會師完攀之夜」活動。 晚間八點半許,會師晚會在壓軸摸彩的歡樂聲中劃下句點,我們依計畫驅車前往東埔山莊,準… Read More
  • 北得拉曼神木之旅 ○北得拉曼神木之旅 時間:2009.4.12(日)社團:新竹市露營協會領隊:陳木全總幹事隊員:邱理事長等8名,合計9人 這一天,4月12日 (日)上午8點半許我們搭乘的邱理事長9人座車,已經由內灣、尖石抵達水田林道支線的北得拉曼神木群步道登山口,剛剛在林道上看到2部20人座中巴,因車子進不來,3、40位山友浩浩蕩蕩漫步在林道上蔚為奇觀,後來得悉是台北縣泰山登山社的山友群。而我們的小車子則是得天獨厚的直接開到登山口,… Read More
  • 油羅山  ○油羅山   9月15日(星期四)這天,一早七點半左右,我們依約在68號東西向快速道路竹東端附近碰面,那時候已接近上班巔峰時間,但見來來往往的人車極多。 今天的行程,原本預定要走訪竹東的五指山,後來因我們三人都已走過多次,而且我與同伴之一的陳老師,數月前也才走過,所以就依了陳老師的提議,改去走就在鄰近的五峰鄉油羅山。   車子由竹東接122縣道,並於35K附近左轉接竹63線鄉道,後經五峰花園派出所,去… Read More
  • 飛龍步道2010/11/2攝於新埔蓮華山○飛龍步道 談到飛龍登山步道,也許得從新埔三聖宮談起,三聖宮位於新埔五埔里蓮華山半山腰,係以供奉關聖帝君、孚佑帝君(或稱仙公,即著名八仙之中的呂洞賓)及司命帝君(即灶王或稱灶君爺)三聖而聞名;因其主祀關聖帝君,故居民習慣稱之為「關帝廟」。此廟肇建於民國前10年,迄今已有百年歷史,座倚連華山,遙望獅頭山,俯瞰鳳山溪的支流霄裡溪,源遠流長,採中國傳統庭園式建築,宏偉燦麗,四周古木參天,香火鼎盛,長久以來即是新… Read More
  • 走過四月雪小徑 ○走過四月雪小徑 很多喜愛山林、原野的朋友所熟悉的油桐花,總是在每年五、六月的時候,把郊區原本盈滿濃濃翠綠的小小山頭,渲染得如雪花飄搖般的壯麗可人,也因此博得五月雪,或六月雪的雅稱。然而,有一條也許你不知道的美美的山林小徑,她的芳名就叫做~四月雪小徑。走訪位於苗栗三義木雕博物館附近的四月雪小徑~慈濟山鵝卵石步道,已然有多次了,大多的時候是回雲林鄉下探望家人或是回程北返,路過三義時,即使不是桐花季節,總也想著下交流道,去走走四…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