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死亡與臨終的靈性挑戰



○死亡與臨終的靈性挑戰


~參加「臨終階段的靈性處境與生死界線的超越」專題演講


 


1.


你是否曾經偷偷地問問自己並且思考,什麼是臨終?什麼是死亡?


 


2.


對於年輕的你我而言,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有不斷追尋的理想,似乎不知道所謂的死亡,究竟是什麼的境界?


 


3.


死亡,是每一個人生命之旅最大的失落與危機,也是你我這一趟行腳終究要面對的歸宿。


 


4.


誠懇的面對死亡,對生命將有另一番不同的體認。然而,任誰也無法瀟灑地却除對死亡的焦慮,那是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境地,也是一樁刻骨銘心的試煉與考驗。


 


5.


身體沒有什麼病痛的人,也許有事沒事就會百般瀟灑的把死亡拿來品頭論足一番。然而,有朝一日,當他面對死亡之時,也難免被恐懼與焦慮所包圍。


 


6.


人的生前死後,所牽扯出來的複雜、繁密的深層結構,是我們無法了解的境界。然而,如果能借由宗教的手段,對於死亡有一明晰的規劃,也許對你我都是一大助益。


 


7.


臨終的人,始終無法面對的也許是,未能跟自己或他人,甚至是上帝和解的困境。


 


8.


人害怕面對死亡,其實是極其自然、正常的現象。


然而,如果過於在意死亡,則似是對死亡不了解的緣故。


 


9.


面對臨終的情境,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心情,不管是照顧者,或是被照顧者,都宜以較為謹慎的態度去面對。


 


10.


試著學習認識臨終、學習認識死亡,並且學習以一種極端瀟灑的態度,去走一遭生命最後的旅程罷。


 


後記:


2008829(五)夜晚到新竹市文化局參加「臨終階段的靈性處境與生死界線的超越」專題演講(由新竹市文化局、中華大學及財團法人鄭再傳紀念基金會辦理:超心靈饗宴【二】跨越生死界線的神話之旅之1)。


主講者為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蔡昌雄助理教授,美國費城天普大學宗教研究所哲學博士。謹就聆賞之餘所得記下手札數則,以資為念。   


 


200895日 記於新竹竹北)


 


Related Posts:

  • 樂在工作○樂在工作~參加「人際溝通與協調」講座 1.一開始,主持人黃深勳校長以其一貫的幽默而富有哲理的言語指出:「溝通16字箴言」,即是: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內情外達,外情內達。校長先生指出,溝通是雙向、雙線的,講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簡單,恐怕就會處處存在障礙,可知溝通對每一個機關、學校的工作同仁,都具有相當的重要性,簡單的說,就像居家的排水溝一樣,如果溝通不良,就會阻塞,排水功能就會不暢通,自然就會發生問題,甚至氾濫成災,所以不得不加以重視。… Read More
  • 大聲說出愛台灣○大聲說出愛台灣~參加「台灣自然生態之旅」講座 1.有時候,面對屢遭人為破壞的環境時,內心裡會感到很悲觀,甚至於是沮喪。然而,往往在看到民眾的熱心參與時,又會有一些希望的火苗冒出來,感覺心裡就平衡了許多。 2.人,在最初的起心動念也許很好、很正點,然而,付諸行動時卻往往走了樣。有一些人嘴裡總說自己是喜愛大自然的人,卻往往就是破壞大自然的劊子手。即使只是挖走一株樹苗、砍掉一棵樹木、摘取一束花朵、丟棄一些垃圾,或撿拾一粒石頭。&n… Read More
  • 吃出健康來 ○吃出健康來~參加「如何吃得健康?」講座 1.有人說,健康是指:起得早、吃得飽、睡得著、走得了。也有人說,健康,是身體遠離病痛、恬適平和,並且處於高能量的狀態。 2.有了穩定的情緒,才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才可能提高工作效率。 3.經常餐餐面對山珍美味,或大魚大肉,甚或是精緻的美食,其實也無福消受。 4.很多人畢生花了很多時間與精神,終日尋尋覓覓,便是想盡辦法試圖找到長生不老的妙方。其實,能夠時… Read More
  • 創新學習○創新學習~參加「型塑卓越、創新與永續的學習型組織」專題講座 1.機關首長或組織的領導者走馬上任後,總會積極擬訂出該單位的理想願景與發展目標,然而總因為首長異動頻繁,導致願景與目標經常胎死腹中或夭折短命。 2.追求卓越,往往因為易引發副作用,以及受到資源浪費的詬病;而要求創新,也往往因變動太大、找不到根源,而使組織及及領導者陷於兩難的困境。 3.組織的領導者如果無法真切洞悉未來所可能遭遇到的問題,組織就無法獲致永續的… Read More
  • 氣功與保健○氣功與保健 ~參加「淺論氣功與保健」講座 1.一般民眾對於氣功總是懷抱著神秘與好奇的態度,其主要原因也許就在於未能實際及深入的去接觸,另外則有可能是講授者故弄玄虛所致。 2.社會上一再引發「隔空抓藥」、「隔海治病」等事件,使得民眾視「氣功」為一特異功能,而遲遲不敢親近,無形中更增加其神秘感。 3.其實,氣功,只是諸多有益身心健康活動中的一種罷了。 4.及早掀開氣功的神秘面紗,你也可以更接近氣功,…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