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從自然中學習成長



○從自然中學習成長


~參加「自然觀的旅行智慧」講座


 


1.


雖說生命的學問是無法傳授的,不過把旅行提昇為學習及成長的差事,確實需要有高人的指導、引領。


 


2.


生命的過程,不但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並且醞釀一趟向大自然學習與成長的旅程。


 


3.


每個人都須從不斷的學習與成長中,把生活的興趣轉換成專長,把專長轉換成專業,讓生活與生命活出精彩與光彩,這趟旅程才會有豐盈的收獲。


 


4.


親身的體驗或切身的感悟,而內化為自身個性的一部分,且能隨時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即是具足智慧的象徵。


 


5.


人要時時向大自然學習,並且學著從最平凡的風景裡看到感動,從最渺小的事物裡發現樂趣。


 


6.


有些人到過了很多地區、走過了很多國家,但是對於Shopping、面對琳瑯滿目有的沒有的,總不免還是有一種無法自我節制的衝動。


 


7.


即使是遊山玩水到處去旅行,也要讓自己的腦袋創意不絕,生命的繽紛色彩才會不斷地湧現。


 


8.


人的自我生命的提昇,必須要先能體悟自身的渺小,才能屏除貢高而謙卑的與人相處,並且學習感恩的放下,最後以著豁達的態度坦然去接受與面對周遭環境地考驗。


 


9.


生命的價值,不在山高水長、不在洋洋灑灑,而在於讓工作與生活充滿樂趣,並能觸動人我的情感。


 


10.


不論是國內或國外,深度旅行就是要如此,即使是走一趟八通關古道,也能真切體觸並發現生命感動的源頭,以及攀登生命的頂峰。


 


後記:


200842(三)在新竹市文化局聆聽朱家賢先生所主講的「自然觀的旅行智慧-千山萬水學問萬千」講座,特隨手記下手札數則,以資為念也。


 


200845日 ,記於新竹竹北)


 


 


Related Posts:

  • 與禪相遇○與禪相遇 ~聆聽「與禪相遇-當科學遇上禪學」講座 1.平素生活,面對周遭擾攘、繁雜,受到污染的環境,如何平心靜氣的去面對,才是重要的學問。在人的生活中,有大部分的疾病或病痛,其罪魁禍首大抵來自有形或無形的壓力。 2.禪,超越學問、知識,無所不在,必須以全盤的生命去踐履,才會有所心得。禪,對於家庭生活的影響,可以不必要有太多的話語,就擁有很好的互動磁場。 3.醫生,往往忙於照顧病患的身體,而忽視了自身的健康… Read More
  • 與生物和平共存○與生物和平共存 ~參加「生物多樣性」講座 1.愛護自然環境,不是嘴巴嚷嚷就算了事。關心自然環境,更必須從你我親身做起。 2.對於居家的諸多電源,如果人人都能拋棄以往「想到時才關」的積習,並且養成「不必要的就關掉」的習慣,我們的環境就會充滿著希望。 3.沒有頭髮的頭,雖然光滑可愛,看起來總是有美中不足之憾。沒有樹木的山,一片童山濯濯,看起來總是缺陷而不夠完美。所以,有頭髮的山,才是漂亮,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親… Read More
  • 美之所以為美○美之所以為美 ~聆賞「漢寶德談美」導讀 1.美育在國內一直就是不被重視的部分,所以我們的育的教育,是不能算成功的。 2.如果總是認為要有距離感,要迷濛、要霧裡看花才是真正的美,將永遠無法把美提昇到某一個精神層次,永遠不能算是真正的美。 3.要能夠把美內化為你我生活的一部分,才是真正的美。 4.朱光潛談美,經過數十年以來,兩岸即使是美學專家也不怎麼深入地去談美,因此,「漢寶德談美」,號稱是朱光潛之… Read More
  • 規律運動.健康生活 ○規律運動.健康生活 ~參加「新竹縣體育志工進階研習營」 1.有人如是說:施比受,更有福報。也有人說:與其咀咒黑暗,無寧點亮一根蠟燭。花蓮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更說:這世界總有比我們悲慘的人,能為人服務比被人服務有福。的確,志願服務者,能夠抱持著犧牲、奉獻的精神,為他人提供服務,就像是扮演一支小小蠟燭的角色,卻在人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亮。 2.運動真正好,如能養成每週3至4次的規律性運動,將為你的身體打下健… Read More
  • 尋找美麗的福爾摩沙 ○尋找美麗的福爾摩沙 ~參加「台灣四季之美」講座 1.爬高山,不是去挑戰它,更不是去征服它。而是要懷抱著感恩的心,去親近它,因為有了高山的屏障,我們才能免除狂風暴雨的襲擊,我們才能安穩地生活,安穩的過日子。  2.高山,具有涵養水份功能,庇佑著山下無數的子民、無數的動植物。因此,走訪高山,是去向山表示感恩之意。 3.山野中的每一生物都有其特性,去了解了就不至於心生懼怕。較須要耽心的,其實是涉身繁… Read More

0 意見:

張貼留言